盛夏的田野正经历一场静默变革。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的稻田上空,农用无人机轻盈掠过,如灵巧飞鸟般,将肥料化作均匀细雨洒向千亩绿波。
昔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场景正被改写。赵店社区种粮大户张孟感触颇深:“340亩水稻,无人机追肥不到两分钟一亩!”明华社区的姜谷友体验更深:“以前靠人力,如今靠‘天兵’。一台无人机,轻松管好2500亩施肥!”效率的提升解放了农民的肩膀,更释放出管理智慧。曾获“合肥市十佳种粮大户”的孟祥保笑着说:“过去请十几个工人进行田间管理,现在两台无人机两天覆盖千亩田,省下的精力能琢磨怎么科学种田了。”
高效作业的背后是精准科技的强大力量。GPS锁定航线、智能避障护航,无人机突破地块限制,在泥泞田埂上空也能稳定飞行。无人机精准且均匀地播撒,告别了人工操作的深浅不一与浪费,极大提升了作物吸收效率和田间管理的时效性,为稻谷的健康生长和品质提升提供了科技保障。
赵店社区种植的8400余亩水稻将于九月底开镰,预计总产达4600余吨;明华社区耕地面积10500亩,其中高标准农田7500亩,夏种的9300亩水稻此次大面积养分追施已高效完成。科技深耕不仅让土地管理更可持续,更从源头上为产出优质稻谷、实现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
下塘镇的田野上,无人机的轰鸣声正奏响智慧农业的新乐章。当这里的农民转身成为“指尖操控”的“终端指挥官”,丰收的密码已悄然改写——不再只靠汗水与天时,科技的精准赋能正助力农民节省劳力、提升效率,以更智慧的方式耕耘土地,收获更高品质、更高产量的黄金稻谷。(卢晓倩 卢先楚)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