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观察 > 营商环境

招远市全面优化社保业务办理 积极推行全程网办 服务向基层延伸

时间:2021-09-18 12:14:24 来源:消费日报网

今年以来,招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创新经办服务机制,大力推行“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三位一体服务,通过“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业务下沉基层”等多渠道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的线上服务和就近办的线下服务。

一、就近办,“服务触角”不断延伸到基层

“以前很多社保业务,都必须到社保大厅窗口才可以办理,现在家门口就能办,真是方便。”日前,家住毕郭镇的市民陈女士,在家门口的人社所办被征地农民保障金退保手续后,连连感慨服务的便捷。

往年的被征地农民保障金退保等部分业务都是由各人社所受理,社保中心业务窗口统一办理,由于人手和资金安排的原因,退保业务每年只能办理两次。退费周期长,给群众带来了很大不便,也成为群众投诉的焦点问题。2021年,社保中心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出发,积极指导辖区13个人社所统一培训业务骨干,将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登记、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终止、居民养老及被征地农民保障金退保业务下放到各镇(街、区)人社所,群众可随时申报登记、退保等业务,办理周期大大缩短,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更加便民利民,我局社保中心还积极与党建融合发展区公共服务下沉工作专班对接,将个人参保缴费证明查询打印、单位参保证明查询打印、居民养老待遇登记、居民养老资格认证四项工作延伸至党建融合发展区。办事群众可在家门口社区直接办理相关业务,推进实现虚拟办公和实体业务线上线下并行运行的经办模式,加快形成“市、镇街、村居”三级社保经办网络格局,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完成13名工作人员账户设立及人员培训,正在进行网络测试和下沉准备。

通过纵向延伸、横向联通,积极推进社保服务触角向基层一线延伸,把经办大厅搬到群众的家门口,把人社所、党建融合发展区变成群众家门口的社保服务‘窗口’,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办事便利化需求。

二、网上办,待遇领取“刷脸”认证 

以往每年到了社保资格认证时间,都要回招远办手续,每次少说也得花一天时间,现在通过手机在家里就能即时认证,十分方便。”在青岛照顾孙子的王大姐对于人社局实行的“刷脸”认证感受格外真切。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领取社保待遇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领取资格认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资格认证的人员方可继续领取社保待遇,否则将暂停发放,以防止待遇冒领和基金流失。为了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招远社保中心提高服务时效,利用“线上”“线下”两条服务通道,有力促进了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结果实时传递,极大缩短认证办理时间。一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人社部“掌上12333”为异地待遇领取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实现了待遇资格认证结果全国通办。二不断丰富认证手段,满足多样化认证需求,建立以信息比对静默认证为主的认证服务新模式。三是积极利用“ 招远人社局” 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推广和引导告知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手续的新规定以及自助认证的详细操作步骤,做到充分告知、不留死角。2021年以来,社保中心已完成异地待遇领取资格认证578起。

三、自助办,“终端机”省心又省力

2021年7月,为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我局社保中心为十三家人社所和政务服务中心新安装了自助终端机,居民只须将本人身份证放置在感应区或使用掌上12333app扫码登录,通过触摸屏点击提示菜单进入信息界面,针对自己要办理的业务选择相应功能模块进行操作,即可完成社保各险种缴费记录查询、社保卡刷卡记录查询、社保缴费证明打印等一系列社保业务。

推广自助服务终端延伸服务,既方便了市民办理社保业务,又大大减轻了窗口经办压力,体现了服务大厅和线下自助服务平台融合发展,真正实现了社会保障自助服务全覆盖和真正的“零距离”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市民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从细微处着手、贴心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效能,打造为民、便民、利民的社保服务平台,提高市民幸福感。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一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