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亚运直击

场馆接驳、免费乘车 解锁杭州亚运绿色出行攻略

时间:2023-09-14 14:38:41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牛夏风)在万众期待中,杭州亚运会马上拉开大幕,随着客流量的增加,杭州的公共交通运行逐渐繁忙。在亚运会期间,如何快速、便捷地到达比赛场馆?

据悉,在亚运赛事期间,公共交通预计将成为市民游客在杭州的主要出行方式,为方便大家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各场馆观看比赛,进一步践行“绿色亚运”的办赛理念。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从延长早晚高峰运行时间、优化比赛场馆周边的线路和站点、增开公交接驳地铁的观赛线路等多个方面着手,多措并举确保杭州亚运会期间公共交通运营保障,为广大市民观众提供有序的出行服务。

公交:增开18条驳线、4条穿梭线  确保场馆周边服务

记者从杭州公交集团了解到,杭州公交优化了比赛场馆周边的线路和站点,增开公交接驳地铁的观赛线路,确保场馆周边公共交通服务全覆盖;按需增加早晚高峰、比赛前后的发车频次,延长运营时间。

特别是,为满足地铁与赛事场馆之间、场馆与场馆之间的公交接驳运输,在杭州亚运会期间,杭州增开18条场馆地铁接驳线与4条亚运场馆穿梭线,加密场馆周边103条常规公交线路班次。其中,针对15处距离地铁站较远的亚运场馆,杭州公交将在赛事期间新增18条场馆接驳线,将比赛场馆与周边地铁站相衔接。例如,前往中国杭州电竞中心的乘客,可在新天地街地铁站A口出站,换乘亚运4号线。前往富阳水上运动中心的乘客,可在双浦地铁站B口出站,换乘亚运9号线。这些地铁接驳线将在比赛期间运行,开赛前2小时由地铁站发车,开赛后的1-2小时内从场馆发车。

ee2.jpg

同时,杭州公交还将开通4条场馆与场馆之间的穿梭线路,方便观众在场馆之间观赛,实现场馆与场馆之间的衔接。具体来看,亚运16号线连接了上城体育中心、杭州体育馆、黄龙体育中心;亚运17号线将黄龙体育中心、浙大紫金港校区体育馆、拱墅运河体育公园相连;亚运18号线实现了瓜沥体育文化中心和临浦体育馆之间的连接;钱塘区的3处体育场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和钱塘轮滑中心,由亚运19号线串联。

杭州公交通过科学合理的线路设置,能够在亚运会期间为市民游客观赛提供最大的出行便利。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公交还正式推出《亚运场馆公共交通出行指南》,重点围绕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等33家亚运场馆的公共交通出行,为市民游客归总了场馆周边公交线以及地铁线的基本信息,以线路图+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如何乘坐“地铁+公交”,前往各个亚运场馆。

地铁:一站一方案  动态调整运力

杭州地铁线网总里程达516公里,覆盖了杭州十城区,形成一张与杭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轨道交通规划线网,成为杭州公共出行的主干网。

ee3.jpg

据了解,目前,杭州地铁最高日客流量已突破460万人次。地铁是否能经受住亚运峰值的考验?

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区间车等调度,杭州地铁的载客量应还有余量空间。

与此同时,亚运会期间,杭州地铁将根据各线路客流情况,延长早晚高峰运行时间,重点线路周末全天按高峰时段组织运行;按照“一站一方案”原则,制定亚运会场馆周边地铁车站服务保障方案,并根据比赛时间、观赛人数等动态调整运力,做好通行保障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杭州市政府官网9月8日中午发布的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综合管理和服务保障的决定,观看亚运赛事及开闭幕式的观众可凭当天门票免费乘坐地铁、公交。

小红车:信用免押金、延时还车 助力亚运“最后一公里”

在杭城,“小红车”遍布大街小巷间,如果目的地不远,在亚运会期间骑车出行也是很好的选择。

截止到今年8月底,“小红车”已拥有5309处服务点,13.69万辆自行车,日最高租用量达47.30万余人次,累计租用量接近13亿人次,免费使用率达到98%,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

记者从杭州公共自行车了解到,围绕“绿色、民生、创新”,“小红车”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惠民的服务举措,为市民游客提供低碳、便捷的公共出行方式,助力亚运“最后一公里”。

ee1.jpg

亚运会期间,国内外游客来了杭州想要租用“小红车”,扫码即可,不仅免押金,还能延时还车。据了解,为了提升市民游客租还车体验感,杭州公共自行车推出了信用免押金、延时还车、隔夜还车等功能,为市民游客提供更长的免费租用时间,让骑车游览变得更加轻松、从容。

实际上,为了更好服务亚运,自2021年起,杭州公共自行车开始全面梳理主城区服务点,实现199处服务点“亭改柜”,方便市民游客租还车;对亚运场馆周边、主干道附近的1100余处服务点亭棚设备开展持续性清洗,其中亚运场馆周边50处服务点进行了查询设备的更新;借助服务点的广告大牌,滚动播放亚运宣传海报,营造出浓浓的亚运氛围,履行着身为城市家具的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亚运村也骑上“小红车”。2023年8月,第一批“小红车”已完成在亚运村的投放,成为亚运村低碳交通体系的有力补充。目前,第一批“小红车”总计160辆,其中运动员村120辆、媒体村40辆,方便运动员和媒体记者的绿色出行。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叶德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