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舆情观察 > 热点报告

消费日报舆情周报——9月7日至9月13日

时间:2024-09-20 15:28:39 来源:消费日报网

  一、本期导读

  本时段,消费领域热点话题高位运行。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新增消费者投诉超17.19万余条。消费日报舆情中心列出几个重点事件,让读者持续关注近期消费类舆情热点。

  二、舆情榜单

  (一)舆情概述

  舆情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9月7日至9月13日,全网消费领域舆情信息共125.81万余条,引起舆论关注的消费维权事件38起,连锁汉堡品牌牛约堡食品安全问题引热议、16岁少年理发被收4000元等话题热度最高。本期选取舆论关注度较高的连锁汉堡品牌牛约堡食品安全问题引热议、户外生活方式品牌蕉下大规模“裁员风波”背后的经营困境以及隐性“天价”月饼礼盒暗藏电商平台,再次重奖投诉者十万元相关舆情进行重点分析展示。

  近期消费舆情热点T0P10:

111.jpg

  热门报道T0P10:

222.jpg

  (二)媒体分析

  本时段消费舆情,自媒体发布占比有所上升,由此前的86.95%上升至88.37%,内容仍以转发媒体报道的热点事件为主。

1.png

  三、热点事件展示

  1.连锁汉堡品牌牛约堡食品安全问题引热议。

  近日,有消费者到牛约堡门店自提取餐时发现,部分门店卫生条件堪忧,存在老鼠乱窜、满地油污等问题。媒体进一步调查发现,一些加盟门店藏在“城中村”巷子深处,环境十分简陋。

  舆情发展:消息经媒体报道后,牛约堡两次发文回应,承认问题存在,表示已在改进,同时指责消费者“以讹传讹、过度夸张个别现象”,引发舆论声讨。9月11日,牛约堡发布公告称,自2024年9月起,由总部斥资1000万元,对全国环境较差的门店进行升级改造。

2.png

  舆情数据分布主要分布于客户端。其中客户端2504篇次占比47.34%,微博1120篇次占比21.17%,其次依次为微信631篇次占比11.93%、视频621篇次占比11.74%、网站292篇次占比5.52%、互动论坛116篇次占比2.19%、数字报6篇次占比0.11%。

3.png

4.png

  重要媒体信息展示:有关“连锁汉堡品牌牛约堡食品安全问题引热议”相关信息,主要来自新闻媒体,内容以报道、评论有关情况等为主。热度较高的报道、文章如下:

333.jpg

  重要网民评论展示:有舆论关注,牛约堡2021年在上海起家,愿景是做中国牛肉汉堡第一品牌。截至目前,全国门店数量已近1400家门店。运营方面,以外卖模式为主,门店通常开在城中村的“巷子深处”,环境比较简陋,不符合企业发展预期。有舆论关注,牛约堡自创立以来,因价格适中、产品丰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价格上,其与塔斯汀、华莱士较为接近,但低于肯德基、麦当劳。在产品上,其推出的“安格斯纯牛肉堡”被称为“麦当劳安格斯”平替。有舆论指出,一些连锁企业在快速扩张阶段,往往会伴随着各种内部管理问题,最典型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这一情况不只在牛约堡,在麦当劳、必胜客、汉堡王等企业均有发生。有舆论批评,消费者监督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面对消费者质疑,认真排查、切实改进是应有之义,抒怀、公关甚至指责消费者监督,不是餐饮企业对待监督的正确态度。

5.jpg

6.jpg

  舆情启示:食品安全,是餐饮品牌发展的生命线。无论是牛约堡所谓的“1.0版本门店”要升级到“3.0版本”,还是“直营店”和“加盟商”的模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符合卫生质量要求的食品,是“食以安为先”的底线要求。在消费降级大趋势下,餐饮业正处于收缩状态,做餐饮业已经十分不易,更应该且行且珍惜。期待牛约堡能够重视消费者的声音,珍惜辛苦培育起来的品牌,真正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共同成就起“中国牛肉汉堡优质品牌”。

  2.户外生活方式品牌蕉下大规模“裁员风波”或折射经营困境。

  近日,户外生活方式品牌蕉下因“裁员风波”受到了广泛关注。据透露,此次内部调整,涉及品牌部、市场部、公关部等多个部门,裁员比例接近10%。

  舆情发端:蕉下回应,企业内部人事变动,是正常的组织架构调整和升级。进一步引发舆论探讨。

7.png

  舆情数据分布主要分布于客户端,其中客户端1042篇次占比61.84%,微信292篇次占比17.33%,其次依次为网站122篇次占比7.24%、微博108篇次占比6.41%、视频88篇次占比5.22%、互动论坛32篇次占比1.90%、数字报1篇次占比0.06%。

8.png

9.png

  重要媒体信息展示:有关“户外生活方式品牌蕉下大规模‘裁员风波’或折射经营困境”相关信息,主要来自新闻媒体,以讨论企业运营困境为主。热度较高的报道、文章如下:

444.jpg

  重要网民评论展示:有舆论关注,2021至2026年,我国防晒服市场规模预计以9.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可达958亿元。然而,在消费降级大趋势下,这一市场出现了用户向平替转化的新变化,性价比更高的白牌防晒衣,更受消费者欢迎。有舆论指出,蕉下正面临内忧外患。从外部来看,服装企业纷纷抢占防晒衣赛道。截至8月末,防晒相关企业为4749家,今年新增注册防晒相关企业34家,较2023年同比增长9.7%。从内部来看,“重营销、轻研发”短板日益凸显。蕉下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其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4.6%、3%,明显低于同期的广告和营销费用率,且呈现下降趋势。有舆论关注,蕉下IPO进程两度受挫。2022年4月,蕉下首次向港股提交了上市申请,并于同年10月10日更新了招股说明书。然而,两次招股书均未通过审核,IPO进程陷入停滞。市场认为,“重营销、轻研发”的内部问题是主因。有舆论建议,打造核心竞争力,筑牢品牌价值“护城河”。第一,更加靠近市场和用户需求,巩固和提升品牌核心影响力;第二,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持续提高业务扩张和盈利能力;第三,平衡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10.jpg

11.jpg

  舆情启示:传统消费品牌的崛起存在两个重要依托:产品和渠道,其中过硬的产品力是基础,完善的渠道建设则为商品流转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广的范围。新消费品牌迅速崛起,往往通过高频的流量营销获得曝光,迅速聚集消费群体,在细分赛道内收获拥趸。但这一模式却存在着弊病——过度依赖营销而非产品的竞争力,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对品牌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主打“轻户外”的蕉下也正是面临这一问题。如何摆脱“流量营销”的标签,突破“研发不能”的困境,蕉下应该认真思考。

  3.个别电商平台变相销售“天价”月饼礼盒。

  临近中秋,月饼进入消费旺季。媒体调查发现,在国家明文遏制500元以上“天价”月饼的背景下,电商平台对一些高价月饼礼盒采取做低标价、买一拍多、拍下改价等方式变相销售。

  舆情发展:消息一经报道,引发舆论关注。

12.png

  舆情数据分布主要分布于客户端,其中客户端960篇次占比50.69%,微信381篇次占比20.12%,视频239篇次占比12.62%,微博222篇次占比11.72%,网站69篇次占比3.64%,互动论坛14篇次占比0.74%,数字报9篇次占比0.47%。

13.png

14.png

  重要媒体信息展示:有关“个别电商平台变相销售‘天价’月饼礼盒”相关信息,主要来自客户端,内容以报道有关情况为主。热度较高的报道、文章如下:

555.jpg

  重要网民评论展示:有舆论关注,我国月饼市场治理成效初步显现,整体价格已回归理性。《2024中国月饼行业市场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中秋节月饼市场产品价格平稳,价格区间更加贴近市场消费。月饼礼盒价格集中在70元至220元之间,价格超过500元的月饼礼盒产品已基本退出常规市场。有舆论指出,中秋月饼市场呈现新的特点。第一,食材用料简约化、健康化。“无糖、低糖、低脂”等健康标签成为新的卖点。第二,销售渠道多元化。传统销售渠道如商超、批发市场等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线上销售渠道如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成为新的增长点。第三,IP联名成为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比如,稻香村与游戏《黑神话:悟空》合作推出了“齐天揽月”中秋月饼礼盒。有舆论关注,暗藏在电商平台的“天价”月饼礼盒,多通过私人代购或水客背运形式运回深圳、广州等地,再通过电商渠道或社交平台对外销售,系列操作游离于正规贸易渠道之外,存在交易风险,同时,涉嫌走私和偷逃关税。有舆论建议,一方面,遏制“天价”月饼,源头在于移风易俗,形成良好社会文化新风尚,消除消费者对“天价”月饼的购买需求;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加强多方协同,以综合性、系统性举措打出“组合拳”,把“天价”打下来、让品质提上去,让消费者更满意、市场更规范。

15.png

16.png

  舆情启示:“天价”月饼,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近年来,“天价”月饼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社会对此有诸多讨论。有关部分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履责、依法纠正,市场治理成效初步显现,月饼市场整体价格已回归理性,并呈现新的特点。月饼市场刮起“简约风”,固然可喜,但对“天价”月饼的治理仍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因为,月饼毛利率可达60%左右,想要借“天价”月饼“搞关系”的人也依然存在——只要市场需求在,隐性的“天价”月饼就有存在的土壤。莫让“天价”月饼藏在“隐秘角落”。相信随着相关部门进一步发力,月饼包装去繁从简、价格去虚从实、质量去粗从精将成为常态,消费者一定会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佳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