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舆情观察 > 热点报告

消费日报舆情周报——1月25日至2月7日(春节特辑)

时间:2025-02-13 15:33:44 来源:消费日报网

  一、本期导读

  2025年春节期间消费领域热点话题高位运行。消费日报舆情中心围绕春节期间的舆情事件列出几个重点案例,让读者持续关注近期消费类舆情热点。

  二、热点事件展示

  1.春节长假期间上海市共受理投诉5410件,旅游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票务成投诉热点。

  舆情事件:2月6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消保委)发布2025年春节长假期间投诉情况分析显示,春节长假期间(1月28日至2月4日17时),上海市各级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410件,各联网企业在节日期间快速响应消费诉求,先行和解消费争议1360件。旅游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票务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

  春节期间,上海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旅游、住宿及交通运输服务相关投诉374件。消费者主要反映售后服务不到位、预订酒店无法入住、实际住宿条件与宣传不符及抢票软件抢购火车票未收到短信提示、抢到票时已临近发车来不及前往等。此外,共享单车、网约车计价异常也被消费者诟病。

  上海市消保委方面分享了相关案例,消费者夏女士投诉反映,其在某平台花费199元购买某景点门票,页面显示需要提前1天预约,夏女士购买后按照要求操作却预约失败,第一时间联系平台申请退款,但平台不予处理,消费者要求退票退款。消费者陈女士投诉反映,其在平台支付118元预定了某地酒店住宿一晚,到达后被拒绝入住,随即向平台方反馈,对方表示其需另找酒店入住,可以为其承担差价。消费者对此不认可,要求正常入住预订酒店。

  春节期间,消费者购物热情攀升,一系列优惠促销活动、国家补贴政策有效激发消费潜能。春节期间,上海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食品餐饮投诉215件、服装鞋帽投诉957件、家用电器和智能产品投诉137件。食品餐饮方面,消费者主要反映:团购餐券规则告知不清,餐厅预约难、实际前往时无法使用、优惠券套餐上菜慢等。

  据悉,消费者反映线上购物时,有些热门商品虽适用国补政策,但出现缺货、无法领券、不能下单等情况。消费者张女士反映,其于2月2日在某餐厅就餐时使用团购券遭商家拒绝。在张女士表示团购券购买页面并未明示限制使用条件后,商家又以“对应商品缺货”“使用团购券要再等30分钟”等为由为团购券使用设置障碍,她虽然在多等待30分钟后使用了团购券,但认为商家态度恶劣,要求道歉。

  消费者李女士反映,其在某平台选购一款适用国补政策的平板电脑,购买时发现领券后无法下单、直接下单就不能领券,随即联系平台,对方表示因购买人数较多,系统需静置24小时,消费者对此不认可,要求平台优化规则和系统。

  春节期间,消费者休闲活动丰富多彩,观影、看展、游园等人气颇高。在春节档电影热度爆棚的同时,春节期间,上海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电影票务相关投诉236件,同比下降39.6%。消费者主要反映:购买电影票无法退款或改签、误填信息联系客服无果、平台购买电影票无法兑换等问题。

  舆情数据分布:主要分布于短视频端。其中短视频端98593篇次占比48.17%,其次依次为客户端31984篇次占比15.63%、微信端22578篇次占比11.03%、新闻端19633篇次占比9.59%、微博端19130篇次占比9.35%、网站端9125篇次占比4.46%、论坛端937篇次占比0.46%。

图为信息分布来源

  新闻报道及网络评论主要围绕“假期、春节、消费、投诉、旅游”等关键词展开。

图为媒体印象词云图

  本次事件中,负面新闻2.06万条,占比10.05%,中立新闻17.64万条,占比86.20%,正面新闻7674条,占比3.75%。

图为信息属性走势图

情感分布图【注:单位(万)】

  该事件网络信息总量共计17万余条。其中短视频8万3千余条、客户端4万余条、微信2万2千余条成为热度最高传播渠道。

图为平台活跃度分析【注:数据=文章发布+视频发布+评论+阅读+转发+点赞+投票】

  舆情启示:今年春节长假期间,上海市消保委受理5410件消费者投诉,这一数据无疑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方面,它反映了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消费市场在节日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此多的投诉量表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正在逐步提升。在过去,许多消费者在面对消费纠纷时,往往因为种种顾虑而选择沉默。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主动站出来,通过投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变化不仅有助于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还能推动商家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消费体验。

  然而,另一方面,这5410件投诉也暴露出消费市场在节日期间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商家可能会利用节日氛围进行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此外,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一些在线平台也面临着售后服务不到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还对整个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在辩证地看待这一数据时,还要注意到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机会,但同时也增加了消费纠纷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商家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和商家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首先,政府应加强对消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透明、有序的消费环境。其次,商家应提高自身的诚信度和责任感,加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控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消费体验。同时,消费者也应加强自身的维权意识,学会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年夜饭套路多,最低消费、套餐式点餐侵犯消费者权益。

  舆情事件:据江苏省南京市消费者王先生反映,他于1月初就开始订年夜饭,问了几家都是“套餐式”订单。最终,他选了一家饭店的大厅,1599元/4人。“也是套餐,而且还要翻台,我们订的是第二批,下午6点半开始。”王先生表示,因为这家饭店连续两年荣获点评APP的必吃榜,所以可能比较难订,订的时候他就按对方要求付了全款。“是有些无奈,但不这样就订不到。反正一年就这一次,当图个‘仪式感’吧。”王先生说。

  此外,据调查发现,有的餐馆设置了包厢最低消费,点餐必须达到2088元。大厅就餐也须达到“大桌最低消费1588元,小桌最低消费人均200元”。但早在2014年,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就曾联合颁布《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餐饮企业若违反规定,将面临最高3万元的罚款。2021年,《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提出,“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明示服务项目及其收费标准,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

  也有商家开发出“新套路”——“套餐制”。例如只提供280元一位、380元一位、580元一位的套餐,或者干脆设置一桌数千元的套餐,不能单点。甚至有的餐厅还要求消费者预订年夜饭时就交全款。

  舆情发展:1月29日,江苏省消保委就年夜饭消费发声呼吁:经营者应当在年夜饭营收与维护消费者权益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莫让年夜饭给春节团圆“添堵”。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春节期间,由于人力紧张、物流延缓,即使菜品选择有限、价格上涨,消费者也可以理解并接受。然而,有的年夜饭问题却让消费者陷入无奈烦恼,成为消费“槽点”和“痛点”。

  套餐式点餐或多或少地违背了消费者的真实消费意愿,是变相地设置最低消费,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而且迫使消费者过量点菜、点不合口味的菜,造成食品浪费,违背了《反食品浪费法》的精神。如果饭店确实提供了包厢服务,可以收取服务费,但不应以最低消费的形式出现。

  江苏省消保委呼吁,针对年夜饭只论“套”卖、设置最低消费标准等问题,行政部门、行业协会等应重点关注,加快完善《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相关配套细则,明确“最低消费”范畴界定;有关部门依法规范餐饮企业的经营行为,让年夜饭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最大限度避免浪费;商家严格遵守《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巧立名目,变相设立最低消费。

  舆情数据分布:主要分布于短视频端。其中短视频端99061篇次占比49.35%,其次依次为微博端48355篇次占比24.09%、客户端44682篇次占比22.26%、网站端2479篇次占比1.23%、微信端2359篇次占比1.18%、新闻端2046篇次占比1.02%、贴吧端537篇次占比0.27%。

图为信息分布来源

  新闻报道及网络评论主要围绕“年夜饭、过年、消费、饭菜、预订”等关键词展开。

图为媒体印象词云图

  本次事件中,负面新闻1.56万条,占比7.79%,中立新闻18.18万条,占比90.56%,正面新闻3312条,占比1.65%。

图为信息属性走势图

情感分布图【注:单位(万)】

  该事件网络信息总量共计19万余条。其中短视频8万8千余条、客户端5万4千余条、微博4万8千余条成为热度最高传播渠道。

图为平台活跃度分析【注:数据=文章发布+视频发布+评论+阅读+转发+点赞+投票】

  舆情启示:年夜饭本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但在一些餐厅的操纵下,这一传统习俗却变了味。不少餐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纷纷推出了所谓的“套餐式点餐”,这些套餐往往价格高昂,且不允许消费者单点或加菜,即便是加菜也需在固定菜单中选择。一些餐厅更是规定了人均消费必须达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才能预订到心仪的包厢或菜品。这种做法不仅剥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还迫使消费者购买远超实际需求的菜品,造成了极大的食物浪费。

  从法律角度来看,餐厅设置最低消费或变相最低消费的做法早已被明令禁止。除了法律问题,这种“套餐式点餐”还违背了餐饮行业的诚信经营原则。餐厅应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菜品,而不是利用消费者的节日心理,设置种种消费陷阱。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餐饮行业的整体形象。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套餐式点餐”还导致了食物浪费问题的加剧。在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下,餐厅却通过变相设置最低消费的方式,迫使消费者购买过多的菜品,最终造成大量食物被丢弃。这不仅是对粮食资源的极大浪费,也违背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餐厅的监管力度,对设置最低消费或变相最低消费的餐厅进行严厉查处和公开曝光。同时,餐饮行业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诚信经营原则,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自主选择权。只有这样,才能让年夜饭这一传统习俗回归其本质,成为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时刻。

  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在预订年夜饭时仔细询问餐厅的相关规定,避免遭遇消费陷阱。如果遇到相关问题,应及时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或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共同营造公平、合理、温馨的年夜饭消费环境。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佳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