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舆情观察 > 舆情资讯

热点聚焦 | 卫龙魔芋爽缺斤少两,虽致歉但消费者依然不买账

时间:2024-06-12 10:21:38 来源:消费日报网

  舆情事件:据中新经纬报道,近日,卫龙通过官方抖音账号发布致消费者公告称,针对近日消费者反馈的15g魔芋爽存在克重不足的情况,表示诚挚的歉意。

  卫龙公司表示,已经与相关消费者积极取得联系并依照相关规定妥善解决,同时已配合河南漯河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产品净含量抽检并在内部立即展开了产品生产、品质检测等自查工作。

图片1.jpg

  图片来源:卫龙官方账号

  此前,据媒体报道,有网友反映,他购买的是卫龙旗下的魔芋爽麻辣素毛肚,回家后怀疑存在缺斤少两的情况。称重后发现,包装上虽然标注了净含量为15克,实际称重却只有8.9克,这还是带了包装袋的重量。该网友称,他买的是盒装的产品,有两小袋的实际分量少于标注克重,另一袋含包装只有12.6克。

图片2.jpg

  消费者曝15克卫龙魔芋爽称重仅8.9克

  事发后,网友拨打卫龙客服热线讨要说法,但对方问他是不是“普通消费者”。“首先别管我是不是职业打假人,都跟产品问题没有任何关系。其次,我也不是职业打假人,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买了之后发现有问题,解决不了选择了曝光。”该网友表示,他是在联系厂商寻求解决办法无果后,才在网上发布相关视频,没想到的是,视频引来诸多关注,有多人留言评论说有相同遭遇。因此,他希望企业能够正视这一问题,妥善解决。

  在上述致歉声明中,针对产品净含量不足的问题,卫龙表示已配合漯河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产品净含量抽检,待报告生成后将进行公示,且欢迎第三方质量检测公司随时到工厂及产品在售市场进行抽检工作。

  针对客服与消费者初步沟通过程中的不当言论,卫龙表示已在内部展开工作检讨,后续将邀请行业专家为客服开展一系列更专业的培训。

  据卫龙公司品牌公关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出厂的每一整盒产品都符合净含量的要求,并且有一定比例的超重。但由于生产过程中用的是自动化机械臂揽料,确实可能出现较小比例单包分装不均匀的情况发生,出现“这包多一点那包少一点的情况”。

  舆情分析:消费日报舆情中心根据网上传播数据进行具体分析,舆情数据主要分布于短视频端,其中短视频3万7千余篇次占比66.45%,其次依次为微博8901篇次占比15.97%、客户端5104篇次占比9.16%、新闻端1555篇次占比2.79%、微信1545篇次占比2.77%、论坛649篇次占比1.16%。

图片3.jpg

  图为信息分布来源

  新闻报道及网络评论主要围绕“辣条、魔芋、致歉、卫龙、零食、香辣”等关键词展开。

图片4.jpg

  图为媒体印象词云图

  本次事件中,负面新闻2.81万条,占比50.51%,中立新闻2.24万条,占比40.16%,正面新闻5129条,占比9.20%。

图片5.jpg

  图为信息属性走势图

图片6.jpg

  情感分布图【注:单位(万)】

  该事件网络信息总量共计5万2千余条。其中短视频3万1千条、客户端9742条、微博8901条成为热度最高传播渠道。

图片7.jpg

  图为平台活跃度分析【注:数据=文章发布+视频发布+评论+阅读+转发+点赞+投票】

  舆情启示:创办于1999年的卫龙,将辣条做成了大产业,并于2022年12月15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据卫龙美味披露的年报,2023年公司总收入为48.72亿元,同比增5.17%;净利润8.80亿元,同比增481.87%。

  卫龙美味的主要产品包括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三大板块,其中调味面制品即消费者通常所说的辣条,是最主要收入来源,蔬菜制品则包括魔芋、海带等产品。

  针对缺斤少两的行为专业律师认为,产品缺斤少两,属于消费欺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此外,涉事企业还将面临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之前购买的消费者,如果商品存在问题,仍然可以维权,但应注意证据的收集。

  对于卫龙的回应和道歉,不少网友并不“买账”,纷纷表示:“太过分了”,有人认为,克重差得太多了,“又贵又少”。

图片8.jpg

  新浪微博网友评论截图

  舆论重压之下,卫龙承认错误并承诺整改,“克重不足”风波似乎已然止息。但实际上,道歉或无法消弭一切。公司2019年至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以魔芋爽、风吃海带为主的蔬菜制品每千克平均售价分别为27.6元、28.1元、27.4元、31.1元、29.6元,尤其至近两年该产品类别每千克平均售价维持在高位。

  高企的价格,升级的包装,不断走高的推广及广告费用,卫龙高端化、品牌化之心昭然可见。但知名品牌却能犯“缺斤短两”的低级错误,实在对不起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在营销之外,公司或许也该把部分目光重新转回到产品。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佳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