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舆情观察 > 舆情资讯

热点聚焦 | 日产净利润大幅暴跌,将裁员9000人

时间:2024-11-26 13:36:21 来源:消费日报网

  舆情事件:近日,日产汽车公布的业绩数据显示,2024上半财年(4月至9月),公司净营收同比降低1.3%至5.98万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大跌90.2%至329.08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5.6%降至仅0.5%;净利润同比大降93.5%至192.23亿日元。

  其中,最掉链子的是今年第二财季(7月至9月),其净营收为2.99万亿日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15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为319亿日元,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650亿日元,更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081亿日元,同比降幅高达85%;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6%降至1.1%;净亏损为93亿日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907亿日元。

  为应对此种情况,上周,日产汽车宣布将全球裁员9000人,并削减20%的产能,还将向联盟伙伴出售三菱汽车的最多10%的股份。

  日产汽车公司7日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实施多项措施,包括降低销售、综合及行政开支,降低商品成本,优化资产组合等。同时,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宣布,将从本月起自愿放弃50%的月薪,其他执行委员会成员也将自愿相应减薪。

  舆情分析:消费日报舆情中心根据网上传播数据进行具体分析,舆情数据主要分布于短视频端,其中短视频端51726篇次占比48.70%,其次依次为新闻端21357篇次占比20.11%、客户端17342篇次占比16.33%、微博6256篇次占比5.89%、网站4505篇次占比4.24%、微信端3582篇次占比3.37%、论坛端564篇次占比0.53%、Telegram端475篇次占比0.45%。

1.jpg

  图为信息分布来源

  新闻报道及网络评论主要围绕“日产、汽车、净利润、同比、暴跌、裁员、降低”等关键词展开。

2.jpg

  图为媒体印象词云图

  本次事件中,负面新闻3.02万条,占比28.46%,中立新闻6.24万条,占比58.76%,正面新闻1.36万条,占比12.78%。

3.jpg

  图为信息属性走势图

4.jpg

  情感分布图【注:单位(万)】

  该事件网络信息总量共计7万7千余条。其中短视频3万9千余条、客户端2万3千余条、微博6256条成为热度最高传播渠道。

5.jpg

  图为平台活跃度分析【注:数据=文章发布+视频发布+评论+阅读+转发+点赞+投票】

  舆情启示:日产汽车公司净利润出现了大幅暴跌,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并削减20%的全球汽车产量,这一消息无疑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同时,也为公司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日产发布的财报来看,公司的经营状况确实令人担忧。销量下滑、净利润暴跌,这些数据背后反映出的是日产在市场竞争中的乏力。尤其是在中美市场,日产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在美国市场,日产的主力车型因老化导致竞争力不足,库存周转时间过长,为了清除库存积压,公司不得不采取大额折扣策略,这无疑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而在中国市场,日产同样面临着来自自主品牌的激烈竞争,销售同样出现下滑。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日产公司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来扭转业绩。裁员和削减产能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然而,这些措施虽然能够短期内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产面临的问题。

  首先,日产需要深入反思其在产品研发和市场策略上的不足。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日产的布局相对较晚,市场份额较小,这导致了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随着全球对环保和节能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广阔,日产必须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力度,才能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其次,日产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决策效率。据知情人士透露,日产内部存在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决策迟缓问题,这使得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反应迟钝,无法及时调整战略和战术。因此,日产需要深化内部改革,打破官僚主义,提高决策效率,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的这一系列举措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汽车市场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企业的应对策略。对于日产汽车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这一事件也是一个很大的警醒,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灵活应对。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佳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