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资讯动态 > 资讯

喜马拉雅受邀参加2025华为开发者大会:AI智能体与空间音频升级车载娱乐体验

时间:2025-07-01 09:22:38 来源:消费日报网

  6月20-22日,2025年华为开发者大会(HDC 2025)在松山湖举行,大会汇聚全球开发者、技术专家与行业领袖,共同探索科技创新前沿。6月21日,作为车载场景头号玩家,喜马拉雅车联网事业部总经理武冰冰受邀出席,发表题为《喜马拉雅结合AI技术 驱动车载声音服务变革》的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AI技术在车载音频服务中的创新应用。作为AI智能体领域唯一受邀企业,喜马拉雅在本次大会中进一步展现了其“内容+技术”的战略优势。

  鸿蒙智行×AI智能体,突破车载娱乐音频服务

  作为国内在线音频行业的引领者,2023年喜马拉雅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达3.03亿,包含1.33亿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及1.7亿物联网及其他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其中包括物联网及车载场景月活跃用户达9800万。喜马拉雅车联网生态以打造智能、动听、懂内容、懂用户的“喜马拉雅车载版”作为生态服务基石,同时提供亲子模式、空间音频和座舱多场景智能音频等深度服务。同时,喜马拉雅也是目前有声领域唯一实现移动端、车机端与智能硬件全场景无缝联动的平台。

  在技术创新方面,喜马拉雅AI智能体与鸿蒙智行深度融合,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在智能体能力方面,基于ReAct架构和全局Memory,智能体整合用户全站行为数据+大模型生成自然语言画像,大幅提升用户意图识别的广度和精度;其次,在座舱感知方面,系统通过多模态信号整合,根据用户行为、环境数据和乘客特征动态推荐适配内容;最后,在主动音频服务方面,结合智能体内容深度理解,实现场景化推荐升级,具备更智能的搜索和推荐、支持"边听边问、即时互动",私人定制AI电台及更智能的语音播控等功能,大幅提升行车场景下的交互效率。

  在内容体验升级方面,喜马拉雅与华为Audio Vivid联合打造的“空间音频技术X喜马拉雅有声剧”为车载娱乐带来质的飞跃。2024年,喜马拉雅空间音频产量同比增长超16倍,H2空单音频产品环比增长269%,AI参与制作流程空间音频内容消费占比超80%,用AIGC工具制作空间音频市场超900小时。同时,利用空间音频技术通过立体声效果、环绕音效、音效分解等手段,让听众更加沉浸在故事和座舱空间中。目前,喜马拉雅平台上的全景声内容已超过3300小时,27000集,覆盖《法医秦明·尸语者》《沙丘正传》《流浪地球》等国内外知名IP;喜马拉雅在华为智能汽车上线百部Audio vivid有声剧,服务覆盖问界、智界、享界、尊界车主,满足用户通勤、休闲、亲子陪伴等多元场景收听需求。

  目前,喜马拉雅已和特斯拉中国、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吉利、比亚迪等超过80家车企达成合作,覆盖98%的网联车型,活跃用户日均收听时长达到95分钟。

  小雅AI智能体赋能音频消费,重构用户收听体验

  此外,6月22日,喜马拉雅AI产品总监董灵奎受邀出席,在技术分论坛发表《AI智能体提供内容推荐能力 打造喜马拉雅边界阅读体验》主题演讲,系统展示了小雅AI智能体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重塑用户音频消费体验。

  小雅AI智能体覆盖"听前-听中-听后"全流程服务,不仅能完成智能搜推、边听边问、IP互动等功能,更突破性地实现从手机APP到车家loT全场景智能覆盖;凭借先进的ReAct架构和多Agent系统,实现复杂意图判断和多轮对话能力;作为鸿蒙生态首批智能体TopCase,小雅AI与华为小艺深度整合,用户通过自然语音即可随时唤醒服务,全面满足用户智能化收听需求。

  展望未来,喜马拉雅将继续深化与鸿蒙生态的合作,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内容升级,为全球用户打造更智能、更沉浸的车载音频体验,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享受声音之美的旅程。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杨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