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杭州,钱塘潮涌,绿意漫城。2025年5月13日至16日,由杭州铭师堂教育研究院主办的聚焦“数字化赋能”与“拔尖创新”的教育盛会——第三期“走进浙江教育”名校考察活动全面展开。本次考察活动以“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为命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校长、教育管理者,他们齐聚一堂共同探寻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浙江答案。四天的行程中,名校参访、前沿技术展示、跨区域对话交织成一幅数智育才的生动图景,为全国教育生态注入澎湃动能。
开班仪式
5月14日上午第三期“走进浙江教育”名校考察系列活动在杭州铭师堂总部正式拉开序幕。杭州铭师堂教育研究院院长竺浩强从国家时代育人需求出发,铭师堂创办初心使命为原点对本次考察活动进行了致辞。本次活动负责人杭州铭师堂杨佳麒担任主持。
走进杭州铭师堂
站在时代的关键节点,教育数字化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教育领导者、教育工作者,如何拥抱这些变革,引领我们的教育体系走向更加光明和富有成效的未来,是我们共同需要去深思的问题。
杭州铭师堂作为一家“从浙江出发的”的互联网教育企业,铭师堂始终以“用互联网改变教育,让中国人都有好书读”为使命,扎根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希望通过自身的星星之火,借助互联网+教育与AI技术的融合让中国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能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杭州铭师堂教育研究院主任高铂凯从自身成长经历出发,从一线实操着眼为大家生动讲解了铭师堂“如何制作一堂好课”,并向到场的各位教育同仁分享了自身对于教育的看法与心得,现场反响热烈。
活动首日,教育同仁们深入探访了铭师堂的教育科技核心区域。在互联网教育体验中心,精准教学系统的实时数据可视化呈现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数据驱动的教学变革;升学e网通事业部的沉浸式演播体验,则通过场景化互动展现了技术赋能教学的无限可能。在与教研团队面对面的深度对话中,教育者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借助科技力量弥合教育资源鸿沟,让优质教育跨越地域界限,真正实现普惠共享。
名校探秘:解码浙江教育的创新基因
14日上午学军中学教育专家从学军中学发展精神开篇,以近几年全国优秀院校招生数据为依托,深入浅出的分析了目前拔尖人才培养方向。通过案例数据引出学校“拔尖培养”的校本和实践思考:教育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教育需要培养面向未来,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军人才。
下午的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参访,则让嘉宾触摸到百年名校的厚重底蕴。鲁迅、朱自清等文化名流曾在此执教,53位院士从这里走出。学校党委书记唐新红强调了校长核心办学的5点关键思考: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课程是起点也是关键;要抓好队伍建设,要抓科学管理。
同时分享了“院士摇篮”的育人哲学。从教学管理中的学会“留白”,到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浸润学生心灵,技术与人本的融合在此淋漓尽致。
数字化探索:触摸未来教育的脉搏
次日,杭州市瓶窑中学的参访让嘉宾触摸到“AI+课堂”的未来。作为杭州市唯一一所入选的教育部公示的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这里先后获得全国、省市级人工智能赛事奖项31项,获得软件著作专利30余项。校长胡胜海说:“我们培养的不是解题机器,而是能用技术定义解决问题的人。”
在瓶窑中学的人工智能课堂教学展示上,学生和老师利用AI工具进行课堂互动,AI与教学实践实现深度融合。
作为本次考察活动的最后一站——教育数字港,这座国家级教育新质生产力示范基地,深度展示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无限可能。作为杭州“六小龙”科技企业代表,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信息中心主任叶磊波对于云深处科技的分享成为全场焦点。这里不仅是技术落地的试验田,更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孵化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已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云深处基于四足机器狗的全学段AI课程体系应运而生。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