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资讯动态 > 财经

百万粉商业博主的AI转型启示录:从“被AI干碎”到100%起号成功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5-06-27 11:15:35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5年6月26日,距离羽翼智能联合创始人羽森在混沌学园杭州校区的重磅演讲仅剩3天,这位从传统营销专家成功转型为AI领域创业者的行业领军人物,将于6月28-29日发表主题演讲《企业增长的全新引擎——个人IP+AI智能体》,深入分享其从"被AI干碎"到实现100%起号成功率的完整转型历程,为企业和个人在AI时代的营销变革提供实战指导。

  从抗拒到拥抱:传统营销专家的AI觉醒之路

  羽森的故事堪称AI时代个人转型的典型范本。作为拥有深厚计算机专业背景的资深内容创作者,他曾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敏锐的商业洞察,手写累计10亿流量的爆款文案,成功操盘多个3.5亿GMV的大型项目,陪伴超100+IP实现1.1亿粉丝增长,在传统内容营销领域建立了卓越声誉。然而,面对AI技术的迅猛发展,即使是这样的行业专家也经历了被技术冲击的震撼时刻。

  "当我意识到AI的文笔和创意已经超越了我多年积累的经验时,那一刻的冲击是巨大的,"羽森回忆道。"但这也让我明白,与其抗拒变化,不如拥抱变化。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思考一个根本性问题:爆款是填概率的事情,为什么要用人肉去填,而不是用AI去填?"

  这一思考成为羽森产品理念的核心。他认为,AI不应该仅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而应该成为重构业务逻辑的基础。"超级个体是未来趋势,AI工具能让原本无法做IP的人成功做IP。我们要做的不是渐进式改进,而是结构性颠覆。"基于这一理念,羽森开始了从传统内容创作向AI赋能模式的战略转型。

  深度解构工作流程:AI在各环节的差异化表现

  在羽森的产品哲学中,AI智能体的价值不在于替代人工,而在于放大人的能力边界。"我现在承认自己写不过AI,但这恰恰是机会所在。"羽森深入分析了内容创作的完整工作流程:定位策划、选题、脚本、拍摄、剪辑、运营发布,发现AI在不同环节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在脚本创作环节,AI的表现是最惊艳的,质量已经超过人工。而在专业选题方面,AI同样表现优秀。"

  基于这些深刻洞察,羽森主导开发了羽翼智能的核心产品——羽翼AI超级智能体平台。该平台专注于打"只做爆款的IP智能体"给您营销全链路降本增效的成果"。羽森特别强调,传统的编导培养周期长达半年到一年,人员流失率极高(招10个留0.5个),这些结构性问题无法通过简单的效率提升来解决,必须用AI技术进行根本性重构。

  "我们的目标不是提升爆款率的上限,而是提升爆款率的下限,"羽森解释道。"通过三级服务分层——行业级、企业级、个人级,我们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AI解决方案。行业级标准化程度高,个性化需求低;企业级针对小众赛道,有一定差异化需求;个人级高度个性化,需要30%人工+70%AI的深度结合。"

  产品理念实践:从理论到100%成功率的突破

  羽森对AI营销的核心理念还体现在对市场趋势的深刻判断上。他认为,"做IP的人是最后一波拥抱AI的群体",这其中存在巨大的信息差机会。"起号依然是刚需,特别是对相对小白的客户。我们要做的是降低门槛,让原本无法做IP的人也能成功。"

  这一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24年3月羽森出来创业以来,目前操盘的所有IP项目保持100%成功率,工作强度相比传统模式大幅降低。更重要的是,通过羽翼AI智能体平台,羽翼智能实现了"编导+智能体替代5个编导"的效率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行业痛点。该平台基于企业增长痛点,细分业务垂直场景下的智能体应用矩阵,实现公域私域全链路自动化,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同时实现智能升级。

  "AI不是来取代我们的,而是来放大我们能力的,"羽森强调。"我的转型经历证明,当AI达到一定爆款率基础上,我们应该100%站在AI这边。但关键是要理解,技术与业务逻辑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不仅仅提供技术工具,更重要的是提供业务方法论的智能化。"

  展望未来:AI赋能营销的长远愿景

  "这次在混沌学园的分享,我希望能够为更多同行提供实用的转型思路和具体的落地方案,"羽森表示。"通过羽翼智能,我们正在帮助更多企业和个人在AI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路径。我们的使命是为企业在AI大时代插上飞翔的翅膀,助力客户低成本享受技术红利,巩固行业地位、开拓增长曲线、实现弯道超车。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我们追求的不是短期收益最大化,而是先发优势和品牌建设,致力于成为AI时代企业最信赖的营销伙伴。"

  据悉,羽森将在混沌学园杭州校区的演讲中,深度剖析个人IP与AI智能体结合的创新模式,分享如何通过订阅制+成本优化降低使用门槛,以结果驱动长期合作的商业逻辑,为参会的创新者和企业家提供AI时代营销转型的实战指南。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杨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