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的火热,一些应用端也开始利用AI进行创作,如制作ppt、写脚本、做视频、直播带货,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然而,不法分子竟盯上了这片“热土”,打着售卖“AI教学课程”的幌子实施诈骗,严重损害了群众的财产安全。为此,马上消费金融特别为大家剖析了这类诈骗手段,守护我们的财产安全。
前不久,澎湃新闻政务专栏报道了一则在香格里拉市某乡镇发生“购买AI教学被骗”的案件。报警人通过抖音、微信等不同渠道,接收到所谓的“AI教学课程”广告后,与广告商取得联系,报警人在对方的引导下,通过对方发送的收款码,支付2-3千元的费用给对方,发现被骗后受害人向当地派出所报警。
经警方深入调查发现,收款方为一家名为香格里拉市xx商贸行的个体工商户。可当警方前往注册地址核实情况时,却发现该地址根本不存在这家个体工商户!进一步调查发现,注册人彭某竟冒用香格里拉市居民的户籍信息注册了虚假营业执照实施诈骗,而彭某本人在香格里拉辖区内没有任何活动轨迹。更令人担忧的是,类似的虚假个体工商户在该乡镇已多达4000余个,且以每天70个左右的速度疯狂增长。这种产业化运作模式使得诈骗活动如滚雪球般不断扩大,给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此,马上消费特此提示广大群众,学习使用AI本身值得推荐,目前互联网上有不少免费公开的课程供我们学习,如果更加倾向在专业的培训机构学习,务必要提纲警惕,具体来说:
第一,一定要通过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核实培训机构的注册信息,查看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避免上当受骗。就像上述案例中的报警人,如果当时能仔细核实对方的工商注册信息,或许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有机会避免遭受财产损失。
第二,要警惕那些 “短平快” 的营销话术。当遇到承诺“AI 速成高薪就业”“零基础月入过万” 等夸张宣传时,一定要保持理性和清醒的头脑,明白学习 AI 技能需要时间和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三,如果身边人遇到了以售卖“AI教学课程”为名的诈骗手段,一定要及时劝阻,保留好证据,及时报警。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既要拥抱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要时刻警惕诈骗陷阱。希望所有人都能提高警惕,不给诈骗分子任何可乘之机,让自己的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