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资讯动态 > 资讯

马上消费温馨提示:认清投资理财诈骗套路,守护资金安全

时间:2025-05-13 14:30:09 来源:消费日报网

  近期,随着资本市场交易愈发活跃,市场人气逐渐提升。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也趁机有所抬头,一些缺乏理财常识的人频频遭遇诈骗。马上消费金融特别为大家深入剖析了这类诈骗套路与防范要点,帮助大家提高警惕,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就在前不久,刚刚退休的王先生,看着股票市场比较活跃,自己又有些闲钱,便萌生了炒股的念头。某天,他在浏览视频时,被一位“大师”的精彩行情分析所吸引。经过几天的观察,王先生通过这位“大师”的视频扫码下载了一个“炒股APP”。注册账户并加入APP里的聊天群后,他每天都看到理财经理认真荐股,教大家操作技巧,群里的投资者也纷纷晒出跟投盈利的截图,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起初,谨慎的王先生只充值了1万元,没想到刚过两天就有了上千元盈利,这让他对理财经理深信不疑,于是又投进去5万元。十几天后,账户里的资产翻了一倍多,王先生欣喜若狂,准备加大投资。

  然而,这次理财经理却不让他转账,声称可以内部操作,8折买入股票,但不能转账留痕,只能交现金。为了取信于王先生,理财经理甚至垫资5万元打进了他的股票账户。王先生从银行取出5万元现金,打算还给理财经理。

  就在此时,民警发现了王先生的异常,上门核实情况,可王先生根本不听劝,坚信理财经理有内幕消息。直到民警让他尝试提现,结果被告知操作失败,客服又以流动资金不足为由,只允许小额提款,大额取现需要报批,这下王先生才有所醒悟。

  此时,理财经理已经安排人上门取钱。好在派出所及时抓获嫌疑人,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经过警方调查,发现王先生下载的炒股APP是犯罪分子根据真实炒股平台克隆的,图标外观和基本功能与真实APP相似,但里面的市场数据完全由骗子控制。骗子通过操控个股涨跌,让误王先生以为自己在赚钱,实际上他的真金白银早已进了骗子腰包。

  为此,马上消费金融为大家梳理了这类投资理财诈骗套路:首先,诈骗分子会花费一定精力,仿造出与真实炒股平台极为相似的APP。这些假软件在图标外观和基本功能上与正规APP相差无几,但大盘数据和个股涨跌却完全由骗子操控。他们可以随意让某只股票涨跌,让投资者在假软件中“赚钱”,从而降低大家的警惕性。

  同时,诈骗团伙会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发布荐股广告,通过所谓的“大师”形象吸引投资者。这些“大师”会用一些看似专业、头头是道的行情分析来吸引关注,让投资者产生信任感。

  在获取投资者信任后,诈骗分子会以各种借口,如折扣交易、内部操作等,要求投资者使用现金进行交易,而不是通过正常的转账渠道。他们这样做是为了逃避银行转账的资金监管,让赃款难以被追踪。当投资者在假平台上投入大量资金后,诈骗分子会设置各种提现限制。他们以流动资金不足、需要报批等理由,阻止投资者大额提现,以维持投资者对平台的信任。实际上,在投资者假平台上的账户资金和盈亏都只是虚假的数字,他们的真金白银早已被诈骗分子转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近年来公安机关对银行卡、电话卡犯罪的持续打击,诈骗分子获取银行卡、电话卡的途径变少,转账也受到更多限制。于是,他们采用上门取现的方式,并且发展出了一条分工明确的黑色产业链。诈骗分子在网上“下单”,国内车队“接单”后安排车手取钱,甚至会安排多个车手接力运输现金,以逃避打击。车手与诈骗分子使用小众聊天软件单线联系,即使被抓也难以追踪到其他团伙成员,现金一旦被取走,追踪难度极大。

  马上消费在此温馨提示所有投资者朋友,面对投资理财一定要擦亮眼睛,远离诈骗。

  第一,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平台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不要轻信网络上那些所谓的“大师”推荐和荐股广告,要对平台的资质、信誉等进行详细调查。可以向金融监管部门咨询,或者查看平台在行业内的评价和口碑,确保选择的是合法、正规的投资平台。

  第二,在投资理财过程中,要警惕任何要求使用现金进行交易的行为。正规的投资交易都是通过银行转账或其他合法的支付渠道进行的,不会要求投资者以现金形式交割。如果遇到类似要求,一定要提高警惕,可能是诈骗分子在设套。

  第三,如果已经不幸进入了诈骗分子设下的平台陷阱,要立即停止进一步的投资行为,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并及时向警方报案,争取挽回损失。

  最后,在尝试任何投资之前,一定要先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掌握一定技巧和方法之后,再进行操作。

  总之,投资理财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增强辨别能力,选择正规平台,不轻信非正规交易方式,就能大大降低被骗的风险。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杨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