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资讯动态 > 资讯

2025首季开门红,东鹏饮料谱写民族品牌创新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5-04-25 14:30:38 来源:消费日报网

  近日,国内饮料行业标杆企业东鹏饮料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收48.4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23%;净利润9.8亿元,同比增长47.62%。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超出市场预期,更印证了这家“能量饮料一哥”向综合饮料巨头转型的阶段性胜利。

图片1.png

东鹏饮料产品家族

  “补水啦”领衔新品爆发,品类结构焕新升级

  曾经撑起近九成营收的能量饮料,在2025年第一季度仍以39亿元的规模稳居基本盘,但占比已降至80.5%。取而代之的是快速崛起的新品类:电解质饮料“补水啦”以5.7亿元销售额、11.76%的营收占比,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二增长曲线。凭借科学的电解质配比构建产品护城河,辅以精准营销策略打破场景边界,补水啦成功实现从专业运动补给向大众生活饮品的转型。无论是运动后电解质补充、日常出行解渴、居家休闲佐餐,其推出的1L大包装、常规555ml,还是今年创新推出的380ml便携装等多种规格,都展现出其深度洞察消费需求的能力——通过“科学补水”的核心价值,将产品触点延伸至消费者生活全场景。

图片2.png

东鹏补水啦电解质饮料

  其他品类同样后劲十足。茶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咖啡饮料、果蔬汁和预调制酒饮等新品类合计贡献3.75亿元营收,占比7.74%。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新品类营收增速达72.62%,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潜力。据国泰君安4月份发布的研报称,东鹏饮料2025年2月上市的果茶新品“果之茶”表现抢眼,仅用两个月便实现单月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凭借差异化定位和创新营销策略,果茶品类有望成为公司的增长新支点,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多元化战略逐见成效,东鹏饮料已从单一品类选手成功蜕变为全品类玩家。

图片3.png

东鹏饮料新品果之茶

  立体网络覆盖全国,数智化闭环驱动渠道发展

  渠道建设上,东鹏饮料构建了“线下+线上+新兴场景”的立体销售网络。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超3000家成熟经销商,近400万家有效活跃终端门店。从区域分布看,广东主场优势依然明显,第一季度贡献11.25亿元营收,占比23.22%;华东市场表现抢眼,创收6.56亿元,占比13.53%;其他区域也呈现梯次增长态势。这一渠道格局既保证了基本盘的稳固,又为全国化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片4.png

东鹏特饮线下销售展位

  数字化转型方面,东鹏饮料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径。从2015年开创性地推出“一物一码”营销系统,以扫码红包单日吸引近200万人参与的亮眼成绩打开消费者互动入口,打破传统营销壁垒;到2019年推行“五码合一”,将盖内码、盖外码、箱内码、箱外码与垛码及批次号深度绑定,贯通生产至消费全链路数据,实现供应链的高效管理与精准决策;再到自主搭建SFA、DMS等数字化管理系统,整合促销员、冰柜管理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互动平台积累的海量数据,精准洞察需求,优化产品研发与营销策略,最终形成覆盖生产、仓储、物流、渠道的数智化闭环,以数字化力量稳固行业领先地位。

  跨界合作创新营销,差异化定位抢占市场高地

  面对消费升级趋势,东鹏饮料实施差异化市场策略:聚焦年轻消费群体,推出低糖、零脂等健康化功能饮料新品,满足消费者对品质与健康的双重需求;针对不同饮用场景,开发便携小瓶装、大容量家庭分享装等多样化包装,适配运动健身、加班熬夜、长途驾驶等多元场景;通过与热门综艺、电竞赛事跨界合作,结合短视频平台创意营销,塑造年轻化品牌形象,以鲜明的产品特色与营销打法,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中开辟独特赛道。

图片5.png

东鹏特饮携手和平精英

  在国内市场凭借差异化策略站稳脚跟后,东鹏饮料积极拓展海外版图。截至2024年末,其产品已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据悉,东鹏饮料近期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拟将30%募资用于品牌升级,25%投向海外市场拓展。这一选择既考虑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消费习惯的相似性,也契合当地快速增长的功能饮料市场需求,东南亚市场作为重点布局区域,将助力公司打开新的增长空间,这些资金投入也将进一步支持公司在已覆盖的25个国家和地区深化渠道建设,并加速开拓新市场。借助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和渠道经验,公司有望在海外市场复制国内的成功经验。

  结语:

  随着渠道网络持续下沉、供应链效率不断提升、品牌势能持续增强,东鹏饮料的多元化战略正在构筑起坚实的竞争壁垒。公司已从“单品突围”升级为“生态协同”,通过产品矩阵的持续扩充与优化,正在重新定义功能饮料企业的成长边界。展望2025年,伴随高温天气即将带来的消费旺季,叠加当前良性库存与旺盛动销态势,预计第二季度业绩增长势头将持续强劲。中长期来看,随着餐饮渠道深耕和海外市场布局的推进,公司成长逻辑有望持续兑现,全年业绩仍具备较大上升空间。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杨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