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资讯动态 > 资讯

数字医疗凝共识,众智成城话健康 ——健康中国数字医疗创新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时间:2025-08-18 14:49:19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5年8月16日,首届“健康中国数字医疗创新产业发展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博鳌时代智库中心、《健康指南》杂志社共同发起,健康中国工程管理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传承与数字化研究中心、国际文旅健康高峰论坛执委会、中国光彩-上合经贸事业部、中国创意产业联盟、上海高联测控研究所等权威机构联合主办,由健康中国公益行组委会、国际投资与金融合作论坛执委会参与协办,上海市南旎湾慈善基金会作为公益支持单位,由光彩国昊(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承办。

图片1.jpg

  第二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顾伯平为论坛致开幕词,他高度赞扬了本次健康中国数字医疗创新产业发展论坛开得非常及时。他认为近年来数字技术,算力科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新技术,新科学率先应用于全民健康领域。顾伯平主任还深入解读了“健康中国2030”发展战略,认为本次论坛符合国家全民健康战略发展方向和历史机遇,顾伯平主任讲话内容丰富,落地有声。

图片2.jpg

  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部原部长、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创始人、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创始人、健康中国工程管理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严晓蒸高度肯定了数字医疗推动健康中国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他指出解决健康医疗问题,应把好“入口”关,通过数字化与算力技术的发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研发健康饮用水等问题。

图片3.jpg

  在主论坛上,中国光彩事业国际投资集团总裁陈江涛、博鳌时代智库中心主任吴以平、《健康指南》杂志社社长安静、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传承与数字化研究中心院长闫聪、国家孕婴网宣传部部长朱东升、上海美番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海群等人紧密围绕健康医疗人文化、权威化、数字化、工匠化、产业化、金融化、贸易化七个维度进行了交流发言并达成共识:为全面构建数字化健康医疗体系,宣告成立数字医疗智库、成立“新青年”银发经济产业联盟、成立健康全产业链数据联盟。同时,为向健康医疗行业及时提供新技术指导和前沿信息,论坛正式成立了《健康中国数字医疗白皮书》编委会,并启动编纂工作。

图片4.jpg

  在“数字中医分论坛”环节,丁荣凯、张海波、陈卫衡、赵耀成、曹峰豪等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军人物和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教授等围绕中医传承、中医与数字化的紧密关系、中医药的数字化未来、中医手法量化等问题进行了分享。

  “数字西医分论坛”则由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陈祥福领衔分享,陈涛、景汇泉、顾文涛、丁芸捷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和科技企业代表分享了数字医疗远景、AI赋能健康医疗、数字诊疗技术、医疗智能终端搭载等内容。在“数字西医分论坛”上,健康中国数字医疗创新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与《健康指南》杂志社正式举行了联合项目启动仪式。

图片5.jpg

  本次论坛,多家与会单位就围绕健康医疗产业数字化发展与主办单位达成了共识:《健康指南》杂志社、新疆乾润元冰川水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美番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芸瀚无人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企业代表分别与光彩国昊(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弘扬长期致力于健康医疗领域先行者的非凡成就,论坛针对中医、西医、现代医学、医德风尚等四大领域评选出4类模范人物,并分别冠以“大医”“大术”“大智”“大美”等称号,现场给予了表彰和颁发证书。

图片6.jpg

  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更是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实现的冲刺之年。本次论坛吸引了全国众多从事健康和医疗事业发展的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名医、医药研发、药械生产、医药原材料生产等参加。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健康医疗领域的数字化发展搭建了一个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了各方沟通与启发,标志着我国健康医疗产业进行全面转型,为建设符合我国国情全新高效的健康数字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拉开了帷幕。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杨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