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资讯动态 > 资讯

高地堎山:黄河岸畔的绿色屏障

时间:2025-06-17 15:52:25 来源:消费日报网

  高地堎山,静卧于黄河岸畔,其主峰高耸,海拔约1470多米,是保德县和河曲县的界山。土地总面积约18万亩。

陈实 摄

  一 、 交通要道

  “高峰插云霄,长河绕山流。”高地堎山因为海拔为全县最高,历史上地处交通要道,控扼保德东部门户而闻名。

  在古代,沿长城一线,有一条重要的驿道。这条驿道向西过黄河,从陕西府谷县经孤山堡、镇羌堡、永兴堡、神木县、直达延绥;向东经保德、出高地堎,过沙泉、历三岔,可到神池、宁武。主要用于各种政务、经济、军事等公文信息传递、物资运输、军队调动、军队后勤补给和官员出差、调任与巡视。保德正处于这条线的中段。

  历史上,折家军曾由此东出保德,北击契丹,解围岢岚。范仲淹由此西行宣抚河东,前往府州赶赴麟州。明代“后七子”之一的谢榛在途经此处,留下了《保德州》一诗:地近边城鼓角悲,黄沙白草暮云低。居人不解征人苦,月满关山听马嘶。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由此入保德,过黄河,往宁夏,踏上维护国家大一统的征程。

王海荣 摄

  高地堎山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足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烽火台上,岁月痕迹斑驳,仿佛诉说着往昔的岁月峥嵘。

  1956年6月,保德经高地堎至沙泉公路通车,以远至阳方口。这标志着保德交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极大促进了区域经济文化交流,昔日边关要道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968年,这条省道改经桥头,红花塔至沙泉。2008年6月,高地堎隧道建成通车。隧道穿山而过,缩短了时空距离,昔日险峻之路如今畅通无阻,车辆穿梭其间,仿佛穿越历史长河,见证古今交融的壮丽画卷。

  二、历史事件

  高地堎山作为保德县重要的地理坐标,不仅承载着自然沧桑,更铭刻着中华民族的抗争史诗。

  康熙西征。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二月二十七日,队伍从河曲李家沟启程,行军五十六里,踏入了保德州的地界,驻跸于山巅碾墕村行宫。康熙近臣高士奇在《扈从西巡日录》中详细记载了西巡途中的地理环境、驻跸情况与突发事件,“驻跸碾墕村。村在山巅,无平壤可营,上乃命结幄于山坳。初虑水涸,甫至,忽见南崖下有湿痕,掘之泉涌如注,须臾流溢,人马皆足用。”

  抗日烽火。行宫墕惨案。1940年农历五月十九日,日军陆军独立混成旅第三旅团第十大队,来保德进行“扫荡”。农历五月二十六日深夜,日军包围了行宫墕、张家峁两个村庄,大肆搜捕无辜群众。二十七日晨,村民惨遭集体杀害,房屋焚毁殆尽,财物洗劫一空。这场暴行成为保德抗战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反扫荡斗争。1940年夏季至1944年秋,反扫荡的号角在高地堎山的上空吹响。抗日军民们凭借着对这片土地的熟悉,依托着高地堎及周边险要地势,在铺房焉、陈家梁、寨子山、白玉泉、铁匠铺、义门等地与日军展开了连续的袭击。据保德县志记,仅1944年反扫荡中,保德军民毙敌16人、伤20余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企图。

  三、文旅资源

  “扶舆秀气郁茏苁,岩壑幽深烟霭中”,上古时期,高地堎一带林丰草茂,是保德“襟山带河”地貌格局的关键节点。在古代“保德八景”中约有一半与高地堎有关。

  莲峰耸翠,《保德州志》中列入保德八景之首。莲峰耸翠”所指的莲花山,其山脉发源于高地堎,延伸五十余里至下流碛复起,至大墕墩分为五支,山势左右环拱,宛一莲花。最终形成五支山势环拱黄河的莲花状地貌。

  温泉腾雾,据《保德州志》记载,“指石梯山侧水也。自高地堎来,曲折逶迤约三十里。转至峡口(天桥峡口),缤纷乱坠,珮响琴鸣,倾珠削玉。凡三叠入河,故名。”古人有诗赞此处温泉:“万丈天梯卷雪涛,霏霏烟雾吐神皋。鱼龙寂寞莲池冷,是水平章抵玉膏。”这一记载不仅说明高地堎是保德水系的重要源头之一,也佐证了其地质结构的复杂性。

  峻岭飞烟:在高地堎余脉,陈家寨南半里许,自万历戊戌至己亥间,石裂数道,俱有烟隆隆起。夏秋惟日出入时可观,冬春则如云如雾,袅袅直冲霄汉。

  龙翔遗迹:据《保德州志》记载:“州东北三十里卧龙沟,大石长丈余,阔五尺,上有龙鳞。

  此外,该区域受世人关注的还有保德红土、保德三趾马等。1927年,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对保德地区的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高地堎附近发现有出露明显的保德第三纪红土,埋藏着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以三趾马、象牙为最多。国际地质学界接受了他的提议,把这层富含三趾马化石的红色粘土命名为“保德红土”,也叫“三趾马红土”。而这种在保德地区大量发现、具有独特特征的三趾马,也被顺理成章地命名为“保德三趾马”。

  四、绿色屏障

  《太平寰宇记》载:“火山、保德、宁化间,山林富饶”。由于历代毁林垦拓,战乱频繁,大兴土木等人为破坏,天然森林植被日趋减少,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形成了十年九旱,地瘠民贫的恶性循环。作为晋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这片区域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谱写了荒山披绿的生态奇迹。

王海荣 摄

  1958年开始,共青团保德县委组织保德中学学生在此开展“青年林”植树活动。1964年,保德县政府组建国有林场,以高地堎主峰为中心,掀开了植树造林、改造环境的艰苦战役。近年来,保德县坚持新旧连片、梁峁沟渠整流域推进和建管并举的原则,以国省重点工程县级配套的方式,采取集中连片规划,对区域内4条小流域所有荒坡全部进行综合治理,累计完成造林绿化5.23万亩,完成通道绿化56.9公里,新建管护站2座、防火瞭望塔1座。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保德县累计完成高地堎区域绿化9.83万亩,使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跃升至36.7%。经过持续攻坚,全县林区面积已扩展至37.6万亩,形成以高地堎为核心,辐射贺家山、陈家山、井油山、木兰山等252平方公里区域的连片生态屏障,实现了林草植被全覆盖。

  如今,踏入保德高地堎林区,仿若步入一个被岁月偏爱的生态桃源。极目远眺,连绵山峦如大地蜿蜒的脊梁,漫山遍野的树木肆意生长,织就无垠的绿毯。高大乔木如巨人般拔地而起,撑起一片浩瀚绿穹。低矮灌木与丛生野草,在这斑驳光影下,蓬勃生长,构成一片灵动的绿色海洋。(冯云)

杨宇龙摄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杨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