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尚普咨询集团的认证报告最终揭晓,心之巧克力迎来了品牌的高光时刻——扁桃仁巧克力“小巧罐”不仅斩获“全国销量第一”的桂冠,更凭借首创的氮气锁鲜技术赢得“行业开创者”的双重认证。
从苏州自有工厂起步,到如今领跑行业,心之始终坚守“品质为本、工艺至上”的初心,避免噱头营销,将比利时百年工艺与中国创新智慧巧妙融合,为中国人带来更高品质且更美味的巧克力。
因此,心之诞生了第一个由消费者认可的“全国第一”。
技术突破:工艺革新与行业标准重构
心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严选原料与独特工艺的结合。
心之巧克力严格选用赤道地区优质可可豆,这些生长在理想气候条件下的豆种,经过精心的发酵和烘焙处理,呈现出稳定而卓越的风味表现。同时,心之始终坚持使用纯可可脂原料,拒绝代可可脂,不仅保证了巧克力细腻丝滑的口感,更确保了产品天然的健康属性。
在长达48小时以上的超长精炼过程中,心之通过精密控制温度和湿度,有效促进醋酸挥发,显著降低巧克力的酸涩感。随后采用三段式调温技术,精准控制可可脂结晶形态。这种工艺带来的不仅是“只融于口不融于手”的物理特性,更赋予了巧克力加倍丝滑的质感。当巧克力在口中缓缓融化时,能清晰感受到可可脂均匀释放出的层层香气,没有颗粒感,余味醇香悠长。
坚果也有特殊的处理方式。明星产品“小巧罐”选用美澳两地的扁桃仁,颗粒饱满油润,带有天然的甜味。 同时采用独特的条形切割工艺,通过精确切割,保留坚果的原始香气,有效避免了传统碎粒工艺带来的风味损耗。这一工艺细节的突破,成为其产品差异化的关键。
另外,为了解决扁桃仁巧克力易受潮软化的问题,心之还率先应用99.99%氮气锁鲜技术,通过高纯度氮气填充包装,尽可能保证产品鲜度。咬下瞬间,首先感受到坚果的清脆断裂感,接着是巧克力的柔滑质地,双重香气交织,口感丰盈。该技术被尚普咨询集团认证为“行业首创”,并推动了同类产品技术标准的升级。
目前,心之已在苏州建立全进口设备的自有工厂,严格把控生产流程。武汉新工厂正在建设中,将通过智能化产线升级,打造行业领先的巧克力生产基地,为品质升级和产能扩张提供坚实保障。
市场表现:销量登顶与品类引领
根据公开销售数据显示,心之巧克力旗下“情绪魔盒”系列黑巧和扁桃仁巧克力“小巧罐”多次登顶天猫、抖音等电商平台品类销量榜首。
这一市场表现源自品牌对消费趋势的精准把握: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情绪魔盒”创新采用明快色系包装,为传统黑巧注入活力;“小巧罐”则凭借纯可可脂与特选扁桃仁的黄金配比,在降低糖分的同时保留坚果营养,精准满足健康零食需求。上市仅180天,小巧罐便创下27万罐的销售奇迹,展现惊人的市场爆发力。
在渠道建设方面,心之构建了完整的体验体系——线上持续优化电商平台购物流程,提升购买便捷性和复购率;线下通过专业品鉴活动深化消费者对产品风味的认知,建立情感联结,培养品牌忠诚度。同时依托东莞巧克力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以可视化方式强化品牌工艺优势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消费群体:精准定位与场景渗透
心之巧克力深耕三大核心消费群体——追求品质的资深中产、注重健康的新锐白领和关注家庭的精致妈妈,通过立体化营销策略实现品牌突围。
在《温暖的客栈》等热门综艺中,何超莲、蒋梦婕等明星的自然植入让扁桃仁巧克力“小巧罐”产品获得近千万曝光,加之在社交平台的推广种草,品牌词条斩获SOC和SOV双料第一;同时,李诞、董洁等头部主播在直播间深度解读产品的健康配方与工艺精髓,推动品牌从零食升级为生活方式符号。这种“明星场景化种草+KOL专业解析”的双轨模式,既保持了品牌的高端调性,又实现了消费场景的多元拓展。
专业奖项:国际认可与未来挑战
心之巧克力的卓越品质在国际舞台获得了权威认可:2022年,其总可可固形物含量达83%的“情绪魔盒”黑巧首获国际蒙特奖;2024年更迎来高光时刻——90%与72%两款黑巧分别斩获AOC(Academy of Chocolate)银奖、铜奖,这是国际巧克力行业中的最高奖项,被称为“巧克力界的奥斯卡”。而明星产品“小巧罐”,则在ITI(International Taste Institute)评选中摘得最高等级三星奖章。
这些国际奖项印证了心之在原料选控、工艺创新上的硬实力,为巧克力行业的“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转型提供了美味注脚。
从斩获国际权威奖项,到获得尚普咨询“全国销量第一”的认证,心之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与严格的品质把控,成功打破了外资品牌主导的市场局面。这种“国际认可+本土热销”的双重背书,不仅印证了品牌的产品实力,更展现出中国巧克力品牌的发展潜力。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心之,这个立足本土、对标国际的品牌,会在中国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占据重要地位。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