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资讯动态 > 资讯

当科普遇上即兴喜剧:一场防震减灾教育的破圈实验

时间:2025-05-21 16:46:19 来源:消费日报网

  5月10日,厦门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防灾减灾科普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驻足。由厦门市地震局主办的"小宝当家"防震减灾主题活动,受厦门市地震局和诚毅科技探索中心邀请,深圳游有方团队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即兴喜剧。这场以"十年守护·安全同行"为主题的科普盛宴,不仅开创了科技馆内容呈现的新范式,更在防灾教育领域掀起"体验革命"的波澜。

  即兴喜剧游戏里的科普智慧

  "爸爸快看!展馆里的地震波监测仪就是解谜线索!"十岁的小宇兴奋地拉着父亲奔向展品区。在这场由游有方团队设计的沉浸式即兴演绎互动中,科技馆原本静态的展品被赋予新的生命——地震体验区“安全的家”成了破解逃生密码的关键道具,断层构造模型暗藏着应急包组装指南,就连建筑隔震装置都化作剧情推进的"通关密钥"。

  "我们让每件展品都成为叙事链条上的珍珠。"游有方团队负责人张欣如展示着厚达78页的剧本设计手册,这位曾在凤凰卫视有8年节目制作经验的90后文旅策划人,深谙寓教于乐之道,将内容传播的经验注入科普领域。在她看来,传统防灾教育往往陷入"知识灌输"的困境,"当应急手册变成剧本杀线索,疏散路线化作寻宝地图,安全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生存本能,每当有小朋友兴奋地背出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团队都很有成就感"。

  即兴剧场中的安全教育

  活动现场,专业演员即兴演绎的地震突发场景引发阵阵惊呼。观众席中突然"坍塌"的模拟墙体、随机触发的余震警报,让参与家庭在沉浸体验中完成从"旁观者"到"亲历者"的身份转换。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互动设计,正是游有方团队的核心创意。

  "即兴喜剧的不可预测性恰好对应灾害突发特性。"张欣如解释道。团队开发的"动态剧本系统"包含137个应急预案分支,能根据观众反应实时调整剧情走向。当参与者做出错误避险选择时,系统会触发"后果演绎"模式——由演员夸张呈现错误行为可能导致的危险场景,这种具象化的负面示范往往比正面说教更具冲击力。

  数据背后的教育革新

  迄今,游有方团队已经将科普+文娱的形式应用在厦门科技馆、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南京科技博物馆等场景,他们的"三重沉浸"设计理念让寓教于乐的可能性更上一层楼:空间沉浸重塑认知场景,情感沉浸触发深度共情,行为沉浸强化肌肉记忆。

  "我们不是在创造娱乐,而是在训练大小朋友接受科普的能力,在这件事上我们很有使命感。"张欣如自豪地说。当参与者在剧情高潮完成正确避险动作时,大脑海马区的活跃度达到日常学习的3.2倍。这种神经科学层面的验证,让科普戏剧化不再停留于形式创新,而是成为符合认知规律的教育进化。

  在刚刚结束的厦门科技馆行进式即兴互动秀中,游有方为厦门科技馆的“大鲸特展”量身定制了集喜剧、科普、互动、解谜于一身的体验秀《重生之我在厦科做头鲸》,不同于传统沉浸科普秀,这场行进式科普秀,在行走中交互演出,将科技馆展品充分融入,照顾到每个展区流动的游客,避免游客密集集中。

  “没想到在有关鲸鱼的科普喜剧秀里,能够学到毕达哥拉斯勾股定理、勒洛三角形这样的内容。”从北京来厦门科技馆旅行的游客小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破圈实验的行业启示

  作为首个为科技馆定制沉浸式内容的文化创意团队,游有方的尝试正在引发连锁反应。这种跨界融合的成功,印证了科普教育从"知识传播"向"体验建构"转型的趋势。

  “科普教育不应是沉重的课题,而应成为点亮智慧的火种,亲子互动也可以不止是传统游乐项目,可以一起在文化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张欣如抚摸着剧本中精心设计的喜剧桥段注释,那里记录着团队对2000多名儿童的观察心得。在她看来,当应急演练的笑声取代警报的刺耳,当安全知识的获得如同游戏通关般令人雀跃,一个更具韧性的社会正在这种创新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这场科普嘉年华,既是防灾教育十年征程的里程碑,更预示着科普创新的新纪元。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在笑声与思考的碰撞中,关于生命教育的永恒课题,正被书写出充满想象力的新答案。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杨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