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资讯动态 > 资讯

多城门店焕新齐开,喜茶回归升级灵感茶禅空间

时间:2025-05-16 16:59:56 来源:消费日报网

  5月16日,喜茶厦门SM城市广场店迎来门店重装升级后的焕新开业。此前,喜茶位于杭州、天津、南京、宁波、佛山等多个城市的多家门店也已完成门店空间升级。从自身品牌的灵感出发,结合现代设计风格,并融合不同城市茶事人文特色,喜茶在最近的一系列门店空间焕新中带来了对「灵感茶禅」空间的现代化诠释。

(喜茶厦门SM城市广场店)

  以喜茶黑金店(HEYTEA BLACK)、喜茶DP店(HEYTEA DP)系列等为代表,喜茶一直是新茶饮门店空间风格和空间体验的开创者。今年以来,喜茶持续推进厦门SM城市广场店、杭州天目里店、郑州新田360广场店、昆明顺城购物中心店等一系列门店空间「灵感茶禅」风格的焕新,也体现了其在门店空间体验创造上的着力与回归。

(喜茶杭州天目里店)

  以系列门店焕新创造「灵感茶禅」茶饮空间

  作为喜茶空间设计的最新呈现之一,厦门SM城市广场店以「禅·金」为题,以二十世纪厦门街头茶行林立的茶事场景作为门店空间的灵感来源,致敬厦门历史上作为茶叶贸易港口的城市记忆。喜茶对老茶行内标志性的锡罐、茶具、茶盏等器物符号,进行现代审美语境下的艺术展陈。空间主色调则取色于福建最具代表性的红茶与岩茶茶色,深沉的茶金色泽与现代极简的空间结构融合、碰撞,和自顶部静谧洒下的灯光,在店内粗粝自然的空间肌理上折射出如同醇厚茶汤泛出的琥珀金色。光影之下,空间整体构成了厦门城市一隅宁静的禅金茶室。

(喜茶厦门SM城市广场店于5月16日升级开业)

  而焕新后的喜茶郑州新田 360 广场店,则从黄河流域的厚重底蕴中提取灵感元素。融合空间整体的蜿蜒结构,喜茶以大地色调搭配暖调灯光,将黄河的形与色化作线形语言。原始而粗犷的天然岩石作为门店的主要材质,罗飞岩复刻出被黄河冲刷后的自然肌理,花岗岩则再现了太行山岩层的纹理,自空间墙体内一体延伸而出的平台,如同郑州城内至今依然伫立的古城墙,重新解构了空间内部,不规则动线为用户营造出时刻流动的茶事空间。

(喜茶郑州新田 360 广场店于5月5日升级开业)

  位于杭州城市艺术文化空间地标建筑天目里,喜茶杭州天目里店选取了城市的诗性一面。杭州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来源,喜茶以纸为媒,使空间成为城市人文的载体,在人流量巨大的艺术空间入口,以「纸·阁」为题打造一间“纸上茶室”。约8000张手工皮纸经过裁、切、裱、糊等传统工艺重新塑形,手工裁切保留了纸张的自然毛边,化作自然飘落的纸艺装置、陈列的纸胎茶杯、层叠的纸垛与墙面。喜茶充分利用纸张肌理与空间光影的联系,去繁就简,为门店营造静谧的饮茶意境,为流动的人群提供一处可以长时间驻足的场所。

(喜茶杭州天目里店于4月25日升级开业)

  每一间门店空间的落地都是喜茶诠释品牌灵感的过程。最终的门店,也是喜茶在城市中创造的一方承载茶事于禅意的空间场所。

  持续探索差异化,回归茶饮空间体验打造

  作为新茶饮的开创者及推动者,喜茶改变了传统茶饮的街边小店形态,用更具设计感和质感的门店空间,实现了茶饮品牌精神在空间中的表达。而喜茶对门店空间的探索,也已经持续了近十年。

  早在2017年,喜茶以“DP计划”(HEYTEA DAY DREAMER PROJECT,白日梦计划),即喜茶DP店系列,开创了新茶饮空间,并依次打造出深圳深业上城DP店「山溪涧」、广州凯华国际DP店「山外山」等一系列代表性的门店作品,不仅打破了行业既往千篇一律的门店形态,成为新茶饮空间设计上的标杆,更推动了新茶饮空间体验的升级发展。2025年1月,喜茶成都春熙路DP店「叠院」的正式开业,带来了喜茶“DP计划”的回归。

(喜茶成都春熙路DP店「叠院」)

  同时,喜茶自2024年以来持续推进门店空间升级,选取高势能商圈的标杆性点位,落地杭州万象城店、重庆南坪协信店、昆明顺城购物中心店、海口友谊阳光城店等多城门店。其中,喜茶杭州万象城店以「天·青」为题,在客座区打造出“水榭”、“山台”与“茶屋”的饮茶场景,在“雨过天青”的空间主色调笼罩下,营造落座饮茶、听雨望天的茶事禅意。在重庆南坪协信店,喜茶从山城独特的立体地貌中取材,将一间茶室化作最小单位的“重庆屋山”,塑造巴渝山水之间屋山望月的饮茶意境。在昆明顺城购物中心店,喜茶重走茶马古道,在茶室内打造一间石崖茶榭,还原“铜壶煮沸赶马茶”的古道茶事。

(喜茶昆明顺城购物中心店)

  将门店空间作为品牌精神的承载,喜茶回归灵感茶饮空间的打造,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灵感茶禅」空间的持续落地,为消费者创造更具差异化的茶饮体验。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杨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