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资讯动态 > 资讯

爱奇艺&视果科技联合出品,《万里长城》全感剧场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时间:2025-05-16 17:37:15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5年5月14日,《万里长城》全感剧场启动仪式暨首批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该项目由爱奇艺出品,视果科技联合出品及独家发行,爱奇艺裂境工作室开发自制。致力于构建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融合的新型沉浸式文旅产品。这也是全球首个以长城为主题,利用XR、AI、数字人、游戏引擎等前沿技术的全感剧场产品,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表达探索提供了一种全新范式。

1.png

  在活动现场,《万里长城》全感剧场正式与多地文旅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包括北京市八达岭长城景区、宁夏盐池长城关景区、陕西榆林镇北台景区等。根据规划,项目未来将在长城沿线及多个重点文旅城市拓展,逐步构建全国范围内可复制的“文旅+科技+文化IP”的全感剧场体验网络。

2.png

(万里长城全感剧场首批合作伙伴签约仪式)

  回应使命:在保护中传承,在体验中焕新

  近年来,长城保护上升为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重点。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不仅是历史遗存,更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推进,沿线各地不断探索“保护与利用”的创新平衡,亟需技术手段与文化表达的全新融合路径。

  《万里长城》全感剧场项目,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项目以科技手段助力长城文化“活”在当下,将世界遗产从静态展陈转向沉浸式交互体验,让“看得到”的长城变为“走得进”的精神空间。

  视果科技董事长周柳青在发布仪式上指出:“今天我们不仅是启动一个项目,更是点燃一个命题——如何让世界文化遗产活在当下?《万里长城》全感剧场就是一次从文化使命出发、由科技手段实现、最终向文旅产业场景转化的系统实践。”

3.png

(遍知科技集团总裁、视果科技董事长周柳青发言)

  周柳青强调,面对长城这一具有深厚文化价值与国家认同感的IP,视果科技始终坚持以内容创意和科技应用为双核心,打破传统观演边界,推动文化遗产从“静态展陈”走向“沉浸共感”。

  权威指导协同共建,确保文化表达精准落地

  为保障内容创作的学术严谨性与文化准确性,《万里长城》全感剧场确立了“技术驱动+专家指导”双轮协同机制。

  本项目得到了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管理处、嘉峪关长城研究院、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宁夏长城博物馆的全程参与支持,成为项目“创作指导单位”,为历史内容重建、文化故事演绎提供学术支撑。

4.png

(万里长城全感剧场“创作指导单位”授牌)

  同时,活动现场为多位权威专家颁发“指导专家”聘书,包括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中国电子商会元宇宙专业委员会 常务副理事长董宝青,原中国长城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丽敬,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前副厅长李贵,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副馆长马猛,延庆区长城管理处文化宣传科科长路秀娟,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王生岩,以及清华大学文旅研究中心副主任董瑾等(排名不分先后)。

5.png

(颁发万里长城全感剧场“指导专家聘书”)

  董耀会表示:“长城是一种跨越历史的文化表达。我们非常期待像《万里长城》全感剧场这样能够借助技术,让世界遗产‘活’在当下,让文化表达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参与的项目,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数字化建设提供范式。”

6.png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会长董耀会致辞)

  打造“全感沉浸+多维交互”空间,拓展长城IP体验边界

  作为项目出品方,爱奇艺在内容、技术、体验三个层面展开深度创新。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张航表示:“《万里长城》全感剧场项目是爱奇艺推动在地文化IP与前沿科技融合的再次布局。一方面,首次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全感剧场内容核心,重新演绎千年长城故事;另一方面,在技术上全面升级,进行兼顾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的工程创新,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全感交互,构建出区别于市场上常见的VR大空间项目。”

7.png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张航发言)

  科技+内容双引擎,视果科技赋能文旅“新质生产力”

  作为联合出品方及独家发行方,视果科技长期致力于元宇宙XR空间计算内容的创意策划与系统落地,秉持“IP为引领,科技+内容双引擎”的发展理念,整合空间计算能力、内容制作体系、技术供应链与商业运营能力,为文商旅提供一站式“新质生产力”解决方案。

  通过与爱奇艺联合出品《万里长城》全感剧场,视果科技将持续推动文旅项目从静态展示向动态交互、从传统讲解向沉浸体验、从线性叙事向情感参与的全面转型。

8.png

  未来,视果科技将依托该项目的内容资产与运营经验,推动《万里长城》全感剧场在全国长城沿线实现规模化复制,形成以区域文化为基础的沉浸体验网络,打造更多具备本土文化价值与国际传播力的数字内容产品。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杨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