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资讯动态 > 资讯

以科技匠心铸就绿色出行典范,绿源斩获国际绿色零碳节双奖

时间:2025-07-21 17:49:15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5年7月18日,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暨2025 ESG领袖峰会在上海圆满落幕。活动汇聚300余家绿色品牌现场展示“双碳”实践成果,吸引120余位行业领袖分享可持续发展洞见。

  在本届零碳节特别设立的“零碳力量”致敬盛典上,组委会邀请知名研究机构、咨询公司、专家学者、媒体领袖组成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委员会成员通过的综合评估体系,进行可量化的数据比对,最终“2025零碳奖”正式揭晓。会上,绿源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倪捷荣获“2025绿色发展影响力人物”称号,同时绿源集团控股(02451.HK) 旗下S系列产品斩获“2025绿色智造典范奖”。

图片1.png

  倪捷铸就绿色出行新典范

  倪捷作为绿源集团的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绿色发展信念,引领绿源在电动车行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倪捷敏锐地洞察到绿色出行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当传统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时,他毅然决定将绿源的发展方向聚焦于电动车领域,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清洁、环保的出行解决方案。

图片2.png

  在倪捷的推动下,绿源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不仅参与了全国“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标准的制定起草工作,还是首次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起草单位之一,体现了绿源在行业内的技术实力和影响力的同时,更为整个电动车行业的规范化、绿色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深知,只有建立统一、严格的标准,才能确保电动车产品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倪捷的带领下,绿源始终坚持品质至上和科技引领的理念。他认为,绿色发展不仅仅是产品的环保属性,更包括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只有打造出高品质、高性能的电动车产品,才能让消费者真正接受并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因此,绿源不断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从变频动力电机到液冷电机,从控制器风冷散热到石墨烯固态控温,从黑金石墨烯电池到首创数字化电池3年质保,绿源通过一系列的“三电”(电机、电池、电控)革命,持续引领行业技术走向巅峰。

图片3.png

  这些技术的创新不仅提高了电动车的性能和续航能力,更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绿色出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片4.png

  S系列开启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绿源S系列产品作为绿源集团绿色智造的杰出代表,荣获“2025绿色智造典范奖”,充分彰显了其在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和绿色使用方面的卓越成就。

图片5.png

  在绿色设计方面,S系列产品充分考虑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产品的整体架构到零部件的选择,都遵循了绿色设计原则。例如,‌车架采用‌高强度合金钢‌与可回收材质,耐久性提升50%,减少因损坏导致的材料浪费;应用的溶剂回收工艺可使生产环节原材料收率提升15%,溶剂回收率超20%,降低资源消耗;同时,S系列产品还融入了智能化设计理念,通过智能互联系统,实现了车辆与用户、车辆与环境的智能交互,提高了出行的便捷性和效率。

图片6.png

  在绿色生产环节,绿源建立了完善的绿色制造体系。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精益化制造,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以绿源重庆智能制造基地为例,通过自动化生产线与能耗管理系统,使得生产环节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18%;采用酶促工艺等绿色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污染,推动行业绿色制造标准升级。

  在绿色使用方面,S系列产品具有出色的续航能力和低能耗特点。“液冷动力 X 数字化电池 X 智能互联系统”的组合,为用户带来了超长耐用的使用体验。液冷电机通过注入绝缘冷却液,最高降温38℃,10年澎湃如新;同时数字化电池养护系统能够智能监测电池健康,优化电池使用效率,不仅实现“冬季续航不缩水”,更以行业首创的铅酸电池“3年质保”进一步减少了电池更换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图片7.png

  绿源的长期积累与贡献

  绿源能够获得“2025绿色发展影响力人物”和“2025绿色智造典范奖”这两项殊荣,离不开其在绿色发展领域的长期积累和卓越贡献。

  多年来,绿源始终坚守初心,坚持科技、品质、生态、创新的品牌核心价值。以智能化精益生产体系守护出行每一程,以用户为中心创造科技价值,用持续创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和高质量需求,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绿源积极拓展生态,将产品矩阵和服务体系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出行体验。绿源的绿色发展实践不仅为自身赢得了市场认可和品牌声誉,更为整个电动车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

  荣誉加身,砥砺前行。在倪捷的带领下,相信绿源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推动全球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杨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