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今日关注 > 房产汽车

融创论——自主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 连载一百八十六

时间:2024-09-26 11:26:44 来源:消费日报网

1、明确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不确定性和颠覆性是当今“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时代特征。2008年9月15日上午10时,具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瞬间通过电视、网络传遍地球的各个角落。令人匪夷所思的是:10时10分,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按照外汇掉期协议,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兄弟公司的银行账户转入3亿欧元。

与之相比,在2008年金融风暴中,摩根大通正是由于风险的警觉和快速反应而幸免于难。摩根大通主要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在一次例行的业务沟通会议上,当从商业银行得到一条“次贷有出现大面积坏死的可能”的信息后,公司高层高度重视,决策层在对次贷可能产生影响作出评估后作出重大决策:大规模抛出投资银行为次贷打包的业务。此时正是次贷业务上涨的最高峰,此举引起了摩根大通内部极大的争议,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愚蠢之举。当看到抛次贷后又涨了整整6个月,公司内有许多人为此而愤愤辞职。但不久,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众多金融机构纷纷倒闭,这是由于其超常之举、风险利剑高悬,对所掌握信息的有效判断而果断抛出次贷业务,此举救了摩根大通的命。

经过多年探索,世界发达国家许多大公司由认识风险、重视风险管理到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许多著名企业更加注重把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灵活应用到实际管理中,对各种不确定因素,保持高度的警觉,建立健全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预警及快速的应对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以保证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对中国正大步走向世界的企业来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在风险管理上要做到尽可能少交学费、甚至零学费,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

建立初始信息框架,收集企业初始风险信息是开展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工作。企业对收集的风险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利用企业云,运用大数据,进行下一步风险评估工作及全流程的循环(如图19-10所示)。


3、风险管理中应警惕利益方的“大嘴”

“自媒体时代”人人可能成为新闻中心。因此,“分享经济”企业可能“按错一个键,断掉产业链。”;“眼球经济”的价值链可能“看走一个号,欢喜变噩耗。”;“共享经济”的创新链可能“掉一颗螺钉,失去大众心”。因此,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所笼罩的“暗物质”占统治地位的今日,小心警惕企业生态中相关利益方的“大嘴”十分重要,以降低企业“隔壁中枪”的风险。

1)掌控一线信息

品牌社区和产品社区是利益相关方媒体的主要增长点。在这些论坛和网站上,聚集了一大批对特定产品或品牌——比如汽车、智能手机、酒类产品等,或者这些产品的特定品牌或型号有强烈兴趣的人。这些论坛或网站相当于早期预警系统,因为如果有产品未能达到预期水准,消费者是最早受到直接影响的利益相关方。过去,产品问题一般在私下解决,或者悄无声息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现如今,利益相关方掌控的媒体让全球各地用户得以就产品问题进行直接、实时的交流。2011年,闻名于世的百年老店杜邦(DuPont)公司专业产品部推出一款名为环丙嘧啶酸的新型除草剂,该部门当时对这款除草剂寄予厚望,以为可以一炮走红。但好景不长,很快就有人发帖说,产品对树木造成了始料未及的破坏。论坛很快让人们看到利益相关方社群的强大影响力:用户能够快速收集有关产品实际使用情况的新数据,而企业自己还没有掌握这些数据。另外,草坪护理公司不仅在跟踪各自区域的农业研究中心,还积极与他们分享信息。这些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也在和各州监管部门联系,而监管部门又负责将最新情况报告给美国环保署。

对杜邦有意见的利益相关方群体越来越庞大。杜邦遭集体起诉。杜邦随即宣布自愿召回计划,但美国环保署干脆禁止了该产品的出售。杜邦最后为相关索赔支付十几亿美金,并将研制环丙嘧啶酸的部门以区区1.25亿美元卖给了一家竞争对手。

那么,杜邦管理层要怎样做才能把利益相关方拉到自己一边?一旦产品问题暴露,公司遭受损失在所难免,但还是有一些好的做法能减少不利影响。

相信一线发回的消息。换句话说,要假定利益相关方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这也许会付出一些代价,但如果对利益相关方的意见置之不理,代价只会更高。如果产品真的如顾客所说的有重大质量问题,那么漫不经心甚至无所作为只会雪上加霜。

检测来自利益相关方媒体的消息,不要以为这不是明摆着的事。不少人压根儿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专门针对其公司品牌的产品论坛,消费者在这些论坛上吐槽关于产品的各种好坏。这些内容可以让公司获得宝贵的早期预警信息,提供实时反馈。况且还有现成的App可以追踪各种线上媒体对特定产品的讨论。

最好能加入有用户互动的网站、QQ群、微信群和论坛,虽然要注意别给自己惹麻烦,但这种社交圈、小平台常常是危机的发源地,也是直面危机原因的最佳场所。尽管如此,企业千万不可以匿名方式渗透到利益相关方社群中去。即使在没有危机的正常时期,利益相关方也会定期维持社群媒体的秩序,清除身份可疑的成员。如果公司员工出现在由利益相关方掌控的媒体上,一定要亮明身份,到底是代表个人,还是代表公司。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刘家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