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罗颖□高骏帆)报表通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深化,困扰各方的“报表难题”,不断被破解。四川成都新津各级部门瞄准工作中因报表产生的堵点与负担,通过数据整合与流程重塑,着力破除报表束缚。报表通成为化解报表压力、释放工作活力的工具,让用户从繁杂的表格和低效的流程中解脱出来。
信用监管“无事不扰”
六成企业感到减负
“以前最头疼各种检查报表和迎检准备,不同部门轮番来,每次都要整理一堆材料,影响正常经营。”区内一家规上企业负责人王经理道出了不少企业的心声。如何平衡有效监管与减轻企业负担?区市场监管局借助报表通探索新路径。
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利用市级回流的企业基本信息和信用数据,在“报表通”支撑的跨部门“综合查一次”基础上,探索开展分级信用监管。“我们通过报表通整合数据,按照预设规则,自动对企业进行信用分类。”区市场监管局政策法规科科长马骞介绍。目前,全区已完成对386家重点企业的等级评定,划分为“触发式监管”(260家)、“抽查式监管”(101家)和“重点监管”(25家)三类。
“被评为‘触发式监管’后,感觉迎检压力小多了,有问题才需配合检查,日常经营更安心了。”王经理的体验反映了新模式带来的变化。马骞解释道:“对信用良好的‘触发式监管’企业,我们原则上无事不扰,仅在系统监测到风险预警时启动检查;对‘抽查式’企业按比例随机抽查;监管力量主要聚焦于‘重点监管’对象。有效减轻了企业应对频繁检查和填报相关报表的负担,让企业能将更多精力专注于自身发展。”
“分级监管的核心是‘无事不扰’。”马骞表示,“新模式让诚信企业少跑腿、少迎检,监管力量精准聚焦风险点。目前,超过60%的重点企业享受到‘非必要不检查’的便利,企业迎检报表负担平均减轻70%以上。”
消防应急包免报发放
减少15天工作量
为全区65岁以上独居老人免费发放消防应急包,是今年重要的民生实事任务。在过去,如何精准找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老人并高效完成发放,繁琐的信息收集、核对与报表工作曾让负责的部门和基层社区倍感压力。
今年,区消防救援局依托报表通构建“智能筛选-精准发放”机制,系统自动比对多部门数据,精准识别出全区符合条件的“65岁以上独居老人”10306人。“以前,摸清全区底数,81个社区、8个镇街层层填报核对,光统计就得耗掉基层至少半个月。”区消防救援局初级消防员陈俊指着报表通系统感慨,“现在,系统瞬间汇总信息,一键生成精准发放清单。这前后的变化可谓天壤之别。”
安西镇方兴社区网格员小曹在系统上清晰地看到负责区域的名单:“名单直接推送到手,姓名地址电话齐全,按名单发放就行,再不用费力收集统计报表了。”
通过数据赋能实现“基层免报”,此次发放任务第一阶段比原计划提前15天完成。安西镇应急管理办工作人员唐继鹏深有体会:“过去类似发放任务,社区填表、街道汇总,表格转手三四轮还易错漏。现在清单直送手上,我们专注上门发放和使用讲解,工作量至少减了60%。”
耕保资金“一表清”
告别“表山表海”
“以前发耕地保护补贴,最头疼做报表!”兴义镇张河村村支书老陈记忆犹新,“全区700多个村民小组各自填表,村(社区)、镇(街道)逐级汇总核对,再报部门审核。人工算面积、查超限,报表堆成山,算得眼花还易错。”
如今,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报表通上搭建的耕保‘一表清’场景,带来根本改变。“现在清爽多了!”老陈指着屏幕,“流程全在线上:村小组数据一次录入,自动汇总;镇(街道)核实、区级审查线上完成。”最让老陈舒心的是,系统自动计算扣除面积、检查超限、生成应发金额。“以前全靠人工,费时易错;现在系统自动搞定,准确省心!”平台审核后,补贴资金直达账户,全程透明。
报表通将依赖大量人工统计的复杂流程,转变为简便的线上操作,显著减轻基层干部负担,确保惠农资金精准直达。
报表通:破除报表束缚
让精力回归服务
报表通切实为用户斩断了无形的“报表绳索”,减轻了事务性负担。“报表通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解开了捆绑在工作人员手上的报表枷锁。”区城运中心数据资源部部长李滔说,“无论是企业信用监管的无事不扰、消防应急包发放的智能直达,还是耕保补贴的自动核发,其本质都是通过数据自动流转与智能处理,替代了传统模式下海量的人工填报、计算、核对与传递工作。工作人员得以真正解脱。”
变化清晰可见:区市场监管局干部马骞和同事们能更专注于风险研判与精准服务;社区网格员小杨可以更从容地为独居老人提供贴心关怀;村干部老陈有了更多时间深入田间了解农户需求;而企业负责人“王经理们”,则真切感受到迎检报表负担的大幅减轻。
这些改变源于报表通对工作流程的重塑:坚定践行“数据多跑路”,换取“基层少报表”“企业少填报”。通过持续深化应用,报表通正不断化解各环节的报表压力,将宝贵的人力资源从表格中彻底释放,回归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本源,为优化工作体验、营造更优环境提供坚实支撑。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