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罗颖 □ 周媛 姚阳 张隽翊)“小王,这玉米得捏住根部转半圈再掰,这样比较省力!”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中天镇红旗社区村民彭选民手把手教镇干部王科龙收玉米,阳光下两人的汗滴同时砸进泥土里。这天,中天镇“农家平伙饭·党群心连心”活动在全镇12个村社同步开展,从田间劳作到同桌吃饭,从民情记录到问题解决,一场带着烟火气的党群互动,正在这个小镇里生动上演。
镇干部收玉米
两小时劳动:汗珠子摔八瓣的共情
上午9点,王科龙等4名镇干部,拎着自购的猪肉和蔬菜来到种养殖户彭选民的家里:“彭大哥,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啥?”得知是要收玉米、脱玉米粒,干部们当即表示没问题。
玉米地里,彭选民边教边聊,“今天看到你们裤脚沾着泥,指甲缝里全是土,这才是真正贴近我们老百姓!”两个小时里,干部们跟着群众学农活,汗水浸透的衬衫贴在背上,手掌磨出了红印。镇党建办工作人员朱樵直喘气:“平时在办公室敲键盘,哪知道收玉米这么累?彭叔说一亩地要弯腰上百次,今天算体会到了。”
镇干部收玉米
这种“沉浸式劳动”背后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党群连心”机制。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三,中天镇机关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社干部都要分组进村,在群众指导下参与农事、家务或公益服务,时长不少于2小时。
一顿家常饭:饭后劳作聊出心里话
中午11点半,劳动结束的干部们走进彭选民家厨房,自购食材摆了一桌:五花肉、土豆、青椒和一把青菜。“我来炒菜!”王科龙率先拿起菜刀开始切肉,刀刃碰到案板发出笃笃声,其他人也没闲着,削土豆、洗青菜……厨房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镇干部炒菜
一顿温馨的农家饭后,党群之间的距离也逐渐拉近了。彭选民抱来一筐刚收的玉米放在院坝里。“来,我教你们剥玉米。”说着,他自己先拿起一根搓起来,金黄的玉米粒簌簌落在筐里。王科龙学着样子握住玉米棒,粗糙的外皮蹭得手心发痒,“彭大哥,今年这玉米颗粒真饱满,生产生活各方面没什么问题吧?”
“这几年生活确实比以前好得多了,但是确实还有个事我想给你说说看。”彭选民甩了甩沾着玉米粒的手,“今年天气大得很,我们农业用水还是有点困难!”他说,“我们社区的提灌站要尽快修起来才行啊。”
记录群众诉求
一旁的驻村干部听后马上停下手里的动作,掏出《民情记录本》,一笔一画地记着:“红旗社区农业用水存在困难,需尽快修建提灌站。”
这样的对话在全镇同步发生。“这条路压烂了好久修得好?”“种的粮食能不能帮着找找销路?”“办低保具体有啥条件?”……村民的心声就这样被干部们一一捕捉、记录。
一本民情账:从纸上问题到落地成效
下午2点,镇党政办里已经堆起了10余本《民情记录本》。工作人员逐条录入《民情汇总台账》,按照“能处理的现场办、要协调的限时办、需支持的争取办”分类标注。
这种“真听、真记、真办”的闭环,让“农家平伙饭”跳出了“吃饭聊天”的表层意义。活动开展以来,通过三级响应机制,群众反映的问题现场办结72件,限时办结23件,上报协调解决2件。中天镇用最朴素的方式证明:当干部肯弯下腰、群众愿敞开心,那碗冒着热气的农家饭,就能盛下干群同心的万千情意,熬出乡村振兴的醇厚滋味。
“下一步,我镇将持续丰富活动内涵、延伸活动触角,用‘农家平伙饭’烹出党群连心味。一方面创新‘场景化服务’载体,依托同劳动、共进餐,进一步开展‘政策入户宣讲到家’‘群众点单干部接单’等行动,在察民情、解民忧中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完善‘闭环式回访’机制,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帮扶等方面解决问题进行‘一事一回访’,组织群众监督过程、评议成效,真正将群众‘问题清单’变为‘满意答卷’,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中天力量。”中天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副镇长方钰表示。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